九月范文网 > 作文 > 作文文体 > 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7篇 word A4格式

目送读后感1000字

作文根据文体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下面九月网管理给我们精编的目送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1000字篇1

炎炎夏日里,当我读《目送》一书时,不禁感到一丝淡淡的、凉凉的滋味。涩涩的文字让人感动,却平凡得让人流不出眼泪。

龙应台用一篇篇散文,记录了作为母亲的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困惑,记录了作为女儿的自己在父母日益衰老中的细心和耐心,记录了孟买的铁轨、金门的地雷、老挝的孩子……龙应台写的不是自己,而是每个人。每篇散文的主题内容都很常见,可是读起来又有不一样的感受。“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大小姐吧。”“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有人说母亲是棉袄、是旭日、是山水画,龙应台说母亲是ceo,语言并不华丽,却很真实。

当我读到“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时,我想到现在的自己也和安德烈一样,跟妈妈拥抱很难为情,渐渐的,不再拥抱了,我的心一阵刺痛。以前到哪里都粘着妈妈的我去哪里了?“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我们都习惯了把背影留给母亲,所以从未看见身后泪流满面的母亲。“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一个人听音乐。”我们是不是太忽略母亲?她含辛茹苦把我们养成人,可得到的却是如此冷落的对待。

我反省着自己,我多少次冷漠了妈妈端来的热牛奶,我多少次错过了与妈妈共进晚餐的机会,我多少次无视了妈妈无微不至的爱啊!“宝贝,今晚妈妈弄了你爱喝的鱼汤噢。”“不要再叫我‘宝贝’了,我跟同学烧烤,不回家吃饭了。”现在想想,我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妈妈的爱?不管我怎么样对待妈妈,她都视我为珍宝。她为了我吃尽苦头,还忍着不表现出来。

读了《目送》我觉得母爱也是自私的。母亲希望孩子能飞黄腾达,但又想把孩子搂在怀里。妈妈希望我中考能考上好的学校,叫我能走多远就多远,又默默感叹,想着如果我到离家远的地方读书,她该怎么办。自古忠孝难两全,剩下的时光里,趁我还没飞走,我要好好对待我的妈妈。妈妈也要相信我,放开手,我飞到哪里,都会想家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终究我会长大,变成那个看着背影的人,一代代人都经历着这个光阴的故事。

目送读后感1000字篇2

《目送》里的文章包罗万象,龙应台女士用她温婉细腻的笔触将每篇文章刻画地完美。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总有不同的感悟,会面对各种各样这个年龄段所要触碰的事情。

当我们老了,我们目送着儿女们的成长、独立,知道有一天离自己远去,而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孩子老了的时候,他们也和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这样的行为似乎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也许该说这是一种爱的延续,但很多时候,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是,当我们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对孩子的爱总是远远超过对父母的爱,绝大部分的关心投注于孩子,成家以后孩子长大之前,我们便和孩子们在一起,然后看着孩子到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和他的孩子一起,这能不能算是一种目送?年长的人永远目送着年轻的人。父母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一直注视着你,给你丝毫不亚于你给你的孩子一样沉甸甸的爱。不管他们是什么学历,什么职位,过得怎样。他们目送着你,直到生命的终结。

所以,当父母们老了的时候,即使他们不再像从前一样漂亮、聪明、善解人意,变得满身都是老人斑、开始愚钝、行动缓慢笨拙、脾气也开始不好,或许独自出门就会迷失在某个他不知道名字的街角,或许因疾病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或者觉得总是不厌其烦地每天天电话给你,只是因为他们孤单寂寞。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在自己的小的时候是如何对自己的好,而现在,他们只是又回到了像他们小时候,是个需要你去照顾的老小孩。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在你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那就对父母孝顺,那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做错的一件事情。父母,真的很需要我们。

我们无法抗拒时间的力量。你不可避免地走向那看起来望不到边界的时光轴。我们或早或晚地会学会一些事情,那些不重复的色彩一点点编织起来。我们学到了什么,便目送了什么的离开。生命里又多了些什么新的东西,那些东西逐渐积累、交织,而且你完全不能说它类属哪一类,它是所有。《目送》这本书也许就是想表达这个,那些故事、那些人零零散散的聚不成堆,却又无法将它们抽离,因为他们是整体。生命里的不可或缺。

我们目送着灯光下漂浮的尘埃四处悬游,目送着每天人行道上密集的人群与自己擦肩而过,目送着那位于好像时光定格在那里的老街里的一只花朵独自开败,目送着悲欢离合、舍与不舍,好多东西就是你直到死也不会知道,但我们所拥有和我们用尽一生去学到的东西让我们感到满足,不断探求,觉得世界有着好多惊喜,自己不曾被抛弃。直到最后,目送着自己走向尽头。

那时,有人会为你吟唱挽歌,为你献上白菊,目送着你。这就是生命的交替,一直一直重复下去,这就是世界。生命有着美到不真实的美丽、深邃、忧伤,我们如此鲜活地活着。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目送读后感1000字篇3

《目送》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龙应台。这是一本散文集,里面的七十三篇散文满满的都是写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三代人可以共读。它的用词很朴实,没有多少华丽的词组。龙应台从一件件极为渺小的事中,悟出了一个个人生道理。《目送》还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背影》。

《目送》中的七十三篇散文,书写了父亲、母亲、儿子、朋友和兄弟;记叙了逝、老、离、牵挂和携手共进。龙应台的文字,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时温柔婉转,如微风过麦田。把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描绘的淋漓尽致。用鲁迅的一句诗句来形容,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翻开书,第一篇散文就是《目送》,文章通过写送华安去机场的事反映了当今子女们排斥父母的现象。“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读到这儿,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和父母告别时的画面。那时,我是否也是这样的?也许,那时,他们正在心里悄悄的流泪。“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几句短短的话语,透露出当时作者内心淡淡的忧伤。父母含辛茹苦培养我们,大半辈子时间都花在我们身上,告别时控制不住的感情,却被我们排斥、漠视。他们想得到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利,更不是什么荣华富贵的东西;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拥抱,渴望听到我们说几句温暖人心的话语,更想得到告别时的回头一瞥,回眸一笑。这些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往往是最可贵的。等我们长大以后,告别,也许意味着一两年都见不到,而不是一两天。告别时父母内心的不舍之情,或许比较夸张,但我们必须接受,因为他们是辛辛苦苦抚养我们长大的父母。

记得和同学们去三亚玩的那一次,到了机场,和同学们会面后,和爸爸妈妈说了再见,又强忍着听了几句妈妈的叮嘱,立刻玩了起来。好像监狱里的犯人被囚禁了十年后获释了一样。“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在和父母道别时的不耐烦,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流泪。我们留给他们的,只有背影。告别时,父母内心深处的不舍、忧伤只能通过目送我们的背影来缓解。

处在叛逆期的我们,渴望自由的飞翔,不想再想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离开父母的同时,也许,心里正在暗暗的窃喜:终于可以自由生活了!但是,不论我们走到海角天涯,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父母;最挂念我们的,也一定是父母。告别时给他们的回头一瞥,回眸一笑,就能让他们一颗悬挂的心立马放下,对我们一万个放心。

告别时,我们不能让父母目送我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要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在外面不会有事的,让他们对我们的出行一万个放心。不管怎样,请做到:勿留背影!

目送读后感1000字篇4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到中年,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心会不会剧烈的颤动一下?

这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的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拥有一切的“我”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有没有在这里找到你的影子,这里的“我”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女士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他们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  印象最深的是以前回老家,每次走时,我昂头在前面大步流星,偶尔回首,总看见奶奶撩着围裙的一角不停地擦拭着眼睛。那时很不以为然,又不是再也不见,干嘛就像最后一次般伤感

。但是,真的有一天就成了最后一次。你不管怎样离开,都不再会有人为你留恋,为你挂牵,为你等待。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会有谁人在一直目送着我的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

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你能给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让他(她)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目送读后感1000字篇5

父女母子之间的缘分,是将你和他手上系了一根线,他的渐行渐远不能拉动你,却有了一丝痛楚,是牵挂,是回忆,是生的意义。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得,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一个人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

记忆最深的一次,每次回老家,出去玩的时候:总会看见奶奶一脸不舍的神情,双手急促缠着围裙,那时的我总以为:

又不是不会回来,担心什么。便一脸不耐烦走开了。却不曾想这却是最后一次见面。奶奶因为摔了一跤,不幸走了。我十分伤心当生命里最关心的人走了,我们才知道我们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都不再会有人为你留恋,为你挂牵,为你等待。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会有谁人在一直目送着我的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

再多的遗憾都只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与释怀与生命的和解。

小时候,每当遇到两难时候。我们总是喜欢问爸爸妈妈:你说我选哪一个好?我们总是喜欢把问题丢给父母,当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我们必须学会一个人面对,然后去解决。

昨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里,让他们的眼睛多落点在我们的脸庞上,而不是含泪看我们渐行渐远,做父母的也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有些路,只能一人走,你给孩子的只是些精神上安慰与支持,让他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人过。有些关,只能一人过。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见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读后感1000字篇6

那是一次雾意四起、朦朦胧胧的早晨,潮湿的环境仿佛我那迷茫、不安的心。就这样翻开了《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的笔触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

我想起了母亲的声音。那是一股因为耳聋所以变调、细弱、颤抖而毫无安全感的声音。母亲没有暴跳如雷的动作,没有自弃的话语。我却愈发感到了她从骨子里透出的悲凉。或许是从医生诊断母亲再也不能康复开始;或许是从她呆滞的双眼发觉;或许是从那一天她抱着我哭说对不起我,不能在很好的照顾我开始……我只能照顾好自己,努力学习,用行动告诉母亲,我很好,不用担心。可我多想,帮母亲分担一些痛苦啊!但……这是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像是不小心滴在白纸上的墨,无法阻止,无法抗拒,只有看它越染越深、越肆意。

龙应台说:“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仿佛久来的一场雨,终于给干旱已久的大地,带来一点湿润。

是啊!人生在世,就算遇到一点儿困难又有何妨呢?只要你还活着,任何事都有可能去完成,去实现。俞敏洪曾说:“我要达到榜样的高度,首先要活得比他长。这样,他花三十年完成的事情,我才可以花五十年。”人生其实挺美好的,困难只是调味剂罢了。

天,亮了一些;雾也散去了。我放下了书,顺着桂花的清香,散着步。零零碎碎的风景映入脑海,放进回忆。只道一句——且行且珍惜。

目送读后感1000字篇7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我对《目送》的第一印象。

那时,它出现在某次月考考试中。短短的一片散文,读来却有一番苦涩的滋味:关于时间,关于亲情。

儿时,我们离开父母,去了“外面的世界”,头也不回。爸妈就站在离别的车站,目送我们离去,在我们被外面的世界吸引时,独自承受落幕的落寞。或许,他们也和龙应台一样,“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没有,一次也没有,让夕阳把两代人的影子分离,拖着蹒跚的步子回家。任街口的告别无力、风化……

待事业有成时,回头一瞥,会很惊奇得发现——就是现在也有这种感触——爸妈头上,怎么多了那么多的白发,眼角的细纹是何时,织得那么密,那么深!

在那个年代里,爸妈已算是晚婚一族。故在我出生时,爸爸已近而立之年。而今十七年过去,在老师还在谆谆教诲早恋的弊端时,已经有胖嘟嘟、白嫩水灵的孩子唤他们“阿公”“阿婆”了。今年,我又多了个可爱的小侄子,昔日玩耍的表姐堂姐们都为人妇,相夫教子,好不幸福。妈妈才是徐娘半老的模样,因为他们的到来,却不得不提前迈入“欧巴桑”的行列。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转眼高。不知不觉中,爸妈开始老了。来到台州这个“新城市”也有了十年,如此漫长,又如此短暂的十年,当中的艰辛坎坷有谁知晓,其间的苦,又如何能说。岁月磨人老……

几十年前,爷爷目送爸爸远去,赴杭求学;两年后,爸爸也要像当年的爷爷一般,目送我离去。儿女就像林间的鸟儿,离开了此地,之后半年、一年,甚至永远都不会来。

直到双亲离去,才赶来见他们的最后一面,“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有人说,夫妻之间,留下的那个最是痛苦;也有人说,最悲伤,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一边是千年修得的共眠人,一边是十月怀胎的骨肉至亲,无论是目送谁离去,这身心便像是受了凌迟,掏心剜肉的痛!

人生自古伤离别,却阻止不了月的阴晴圆缺。短暂的相聚后,不得不久久地目送故人远去。

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读后感

炎炎夏日里,当我读《目送》一书时,不禁感到一丝淡淡的、凉凉的滋味。涩涩的文字让人感动,却平凡得让人流不出眼泪。

下载全文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