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
在忙碌的学习时,偶尔也要放下学习,放松心情,下面编辑小月为你们精选网络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应该会给你带来帮助的。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1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主人公安迪在逆境中生存成长并最终重获自由的故事。
就像书中说的第一晚是最难熬的,什么都没有,除了自己,典狱长说“身体交给我,把思想交给上帝”。瑞德看着高高瘦瘦又有点羸弱的被冤入狱的安迪,看上去就是那么冷静,没有吵没有闹,没有怨天尤人。安安静静一个月后他才开口与人交流,高价购买一把瑞德认为需要六百年才可以打通隧道的小锤子。
在这个连身体和思想都不属于自己的地方,甚至还经常遭受“姐妹花”的欺凌,就在这种体制化环境中,坚强的安迪不放弃每一个给自己和同伴带来些许自由的机会,冒着生命危险帮狱警逃税,为狱友换来几桶啤酒,享受感觉是在修葺自家屋顶的自由,就在那时“安迪的脸上有些笑容”。
在图书馆工作,又一次让我们见识安迪的坚毅,每周一次的信件,去追求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希望,终于两年后获得200元,随后又以每周两封信来实现他的理想而最终他扩建图书馆的梦想得以实现。震撼人心的是在图书馆安迪跟典狱长对抗被关禁闭,给大家分享美妙的音乐,狱友听音乐时,感觉音乐像光环照在他们身上,更照进他们心里。
最牵动人心的是当那个小盗窃犯说出安迪妻子死亡真相,安迪向典狱长反应要求查清时,典狱长为了让安迪继续为他洗钱,而不惜谋害他人。当安迪知道自己的这点希望破灭后,那刻为他揪心……本以为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安迪为自己走上了救赎之道路,钻过用了十九年挖通的墙,爬过五个足球场大的下水道,迎接风雨的洗礼,奔向一个没有记忆的温暖的地方,享受自己创造的自由。
正如安迪自己所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逝。”
“希望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逝”有这样的信念,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可以难倒我们,可以让我们沮丧,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而且生活的更美好呢!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2
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你哪天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题记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银行家安迪由于有了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巧合的是有人刚好做了他想做的事。于是他被指控入狱,他有幸成为肖申克监狱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无辜者。
在漫长的监狱生涯中,他结交了许多朋友,开设图书馆。之后,他开始帮道貌岸然的典狱长洗钱,并且成功的获取了一个新的身份。他通过种种操作举报了典狱长的贪污,典狱长吞枪自杀。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用一柄小小的尖头锤子凿了二十多年凿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路,他在举报典狱长的那个晚上成功越狱。
小说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主角安迪对于自由的向往。也正是有了这份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他才能用二十多年日复一日的时间来凿开一条自由之路。在我看来,安迪就是一只心中住着自由的无足鸟,他的心中只有天空,他一生只有一次落地的机会,那便是死亡。没有对自由的信念,他就不可能如此执着坚忍。
这部小说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所肖申克监狱了,它不仅是仅有黑白灰三色的高墙深院,它还是一种压迫人性丶剥削自由丶使人茫目麻木的一种体制,一旦你屈服了,你就被体制化了。
故事中的老布就属于这种大脑被体制化了,他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整整六十多年的时光,当他听到自己被假释时,脸上尽是茫然和对未知的恐惧。
当老布重新踏入社会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和社会格格不入,他还是习惯在肖申克监狱当图书管理员的日子,他更喜欢肖申克。于是他选择了自杀。留下了一句简单的遗书:老布,来过这里。
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不过是另一所监狱。
就好比是没有对自由的信念,即使离开监狱,也如同是身陷囹圄。
只要我们对自由有着真正的向往,即使身陷囹圄,我们也会是自由的,至少我们的心灵是自由的。
人生好比是海上的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但它永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或许都有着一段类似肖申克式的黑暗不堪的时光。有些人身陷在里面,而有的人却昂首向前走去。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3
很喜欢斯蒂芬·埃德温·金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反复看了几遍,也看过2遍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也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小说的主人公安迪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却被当作杀害妻子的凶手被判无期服刑于肖申克的监狱。从此,一个清白的好人,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将安迪推入到肖申克的人间炼狱。肖申克监狱是一个泯灭人性,暗无天日的黑暗环境,以及腐败丑恶的管理体制,早已将所有犯人的精神和意志磨灭殆尽,形成制度化。这里的犯人长期习惯了这种制度化的管理,对于他们而言,外面的世界反而是可怕的,即便重获自由在外面也很难生存。安迪与其他的犯人不一样,他冷静,理性,坚强,虽然在肖申克监狱受到了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和摧残,但他的内心一直期盼自由,从没有放弃过希望。在狱中他用自己在金融方面的才能,利用典狱长和监狱警卫的贪婪和自身利益的需求,帮助典狱长洗黑钱,帮警卫避税,做理财投资。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机会,从此不用做苦活,不用受其他犯人的欺辱,单独享用一间牢房,负责管理监狱图书馆。当然,也正因为他具备这种才能,本可以申冤有机会离开肖的他,却被典狱长的操控下破灭了。安迪在肖申克这个魔城里,从没有丧失他善良的人性,他用自己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力,花费了20几年最后成功越狱,为自己争取到了自由,正如他所言:希望是个好东西,只有充满希望才会拥有希望。
安迪不仅使自己获得重生,也帮助了肖申克其他的狱友,让他们重拾希望和信心。因为他的坚持和努力,不停的写信申请补助,永不放弃的精神,成功的将肖申克的图书馆打造成最好的一家监狱图书馆,充实了图书馆的各类书籍,让不少狱友有机会自学考取文凭,学习各种技能。在肖申克安迪还结识了瑞德,也是在安迪的影响和帮助下,让瑞德重新燃烧起开始新生活的希望。
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部小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安迪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理性、智慧、坚强、冷静让我颇受感染。在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精神折磨下,安迪仍然选择了顽强抵抗,不放弃,超越自我,花费了20几年的漫漫长夜为自己挖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路,最后实现了他在美丽海岛的自由生活。自由和希望的种子埋藏在安迪的心中,迫使他做出一系列的救赎进行自我拯救。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4
其实,早在国庆我就读完了整本书。但我坚信,唯有时间才能冲刷掉记忆中对书本最浅显、最通俗的理解,沉淀下真正能触及心灵的感受,这也正是回忆的妙处所在。到今日提笔时,脑中仅留下“恐惧”与“现实”二字。
作者斯蒂芬在成书后曾提及,他成为恐怖题材小说作家是源于童年时对周围世界的恐惧。恐惧虽只是人脑的一种感觉,但它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真实而又残酷的现实,这或许也就是此书所想表达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恐惧源于不公的现实;《纳粹高徒》的恐惧源于纳粹分子犯下的累累罪行;还有《尸体》等等名作。也就是说人内心的恐惧或多或少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且在掺进个人情感后又变得高于现实生活。
如果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那么恐怖小说则是将令人恐惧、反感的东西稍加修饰后呈递给人看。但斯蒂芬·金的小说则是将残酷的现实不加保留地甩到人们面前来。除去小说中脱离现实的成分,全书用的是一种极平静的语调来陈述书中的“现实”,而正是这看似平静的“现实”让人们联想到了自己所处的现实,恐惧感也由此而生。儿童是不太可能感到书中深层的恐惧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不曾知晓身边的现实。同样,不同的人对书中内容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恐惧,这基于他们所处的现实。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未来生活的压力和对陌生社会的恐惧,恐惧成为《尸体》中“有些人,就是会沉沦下去”所指代的那类人。
但恐惧也不全是坏事。比起他人的甜言蜜语、阿谀奉承,恐惧则要“友好”得多。它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的自己所处的位置、未来可能的变故。得益于它的特点,它能像放大镜般将现实中的问题扩大来,这不失为一种促使我们前进的动力。正是恐惧,让《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步步逃离了肖申克;正是恐惧,让《呼—吸—呼—吸》中的医生在危机关头有了超乎常人的定力;也正是恐惧,让作者获得了百万财富。
这些都可以从书中略知一二。作者没有选择另起书名(也可能是误译吧),仅是用了《肖申克的救赎》这一名字。我想,这不是偶然。作者(或者说译者)这样做的目的想是为了突出“救赎”二字。
所以,在面对恐惧时我们应显得更加从容。这一来源于现实的感觉更像是一位老友,虽言辞锐利,但字字直击要害。被恐惧逼迫的感觉或许不太美妙,但这正是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5
我想我首先想要说的,不是关于这部电影,而是关于我的一位友人,我想对她再说声谢谢,我不知道善解人意倒底该如何去解释,但我想姜却肯定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因为她总是在我烦恼苦闷的时候,能够了解我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给我送来最贴切的慰藉。谢谢你推荐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确实是一部精彩至极的电影,至少对于我,对于此时的我来说,是这样的。
人因为内心的脆弱而软弱,却因为内心的坚韧而强大。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是主角要在监狱里改过自新,原来却不是,主角安迪在影片中,在这所监狱里,充当了一个神奇的人,虽然他没有像救世主般将所有人救出监狱,但我想在所有人眼中,他却和造物主一样神奇。用自己的坚持,安迪化那不可能而成可能,如此坚韧的心灵,着实令我震撼。
我写不下去了,真的,姜,我无力的言语和空泛的文字,完全不能够表达我内心此刻的感受,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几乎每过几分钟,都让我有不同的领悟,有不同的感慨,有不同的震撼。不论是安迪被误判时的平静,还是他为了追求那一瞬间自由而冒的生命危险;不论是安迪为了图书馆的扩建连续写信6年终于有所成效,还是安迪凭着一把小小的石锤,花费近20年凿穿监狱,无不告诉我一个内心坚韧的人是如何的强大。又或者是刚开始那个被狱官生生打死的小胖子,还是之后被监狱长诬陷谋杀的汤米,无不是在为灯下黑的情况做出最有力的证明。
还有面对骚扰时以死相抗的不妥协,还是最后老友终在狱外相见的感动,都让我记忆深刻。
这是一部适合在宁静时,在孤独时,独自一个细细品味的电影,它没有关于激情的东西,甚至没有热血的情节,没有煊丽的电影特效,没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场景,但我相信,它反而是我们的心灵最需要的东西,特别是当我们想要自省,想要坚强,想要好好的活着时,我们应该看,应该品味的东西。
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浸在寂寞里而不知自拔。
似乎还有第二部,我想我今天的所得尚未消化,留待明天看吧。
除了生存的权利之外,人们所逐的第二种权利,是自由。
那么,就先这样吧。我想我应该再看一遍。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6
再读小说《肖申克的救赎》,重新观赏多年前就被震撼的同名电影,仍像火车驶过铁轨,撞击着我的心灵。
好友推荐说,历史上最好看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确是,第一次看电影时,我就被主人公安迪的智慧和坚毅所震撼。十余年来,期间又看了不下5遍,每每遇到挫折和困境时,都能从中找到坚持下去的力量。
网络上看过多遍,寻找多年,20xx年9月,我终于如愿买到了实体的小说。
因为原著、导演和演员的努力,小说和电影都带给我们很多的生活启示和人生激励。
现实中,谁具有像安迪那样的坚忍品质,谁不能成功?
安迪感动我的,是他身上那种内敛的精神:执着坚强,那种从不崩溃的尊严和从不外露狼藉的痛楚。
安迪对雷德说过,他喜欢地质学,而“地质学正是研究压力和时间的学问”。
一直难忘作者描绘安迪浑然天成的高贵气质:即使在每一次的放风时,他仍像在神气地参加鸡尾酒会。即使在肖申克监狱,看着他,仍能感到,“他的脖子上一直是有一条领带的!”生活中,谁能拥有安迪这样挺拔的身躯?
小说的语言精彩,富有哲理。
“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读到这段话,我忽然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安迪爬过最肮脏的500米的污水管道,对于他来说这是生命的管道,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安迪重新获得了自由。当他张开双臂,仰望无际的四野尽情狂啸时,我忽然情不自禁地在欢笑中痛哭起来:
看,永远不被打跨的安迪尽情地拥抱着这天地间的自由!
那是珍贵的希望,给了他这一切;
那是无伦的智慧,给了他这一切;
那是不灭的信念,给了他这一切!
小说和电影都着力刻画:多年来的周密计划下,安迪用自己的知识将典狱长的黑钱全部从银行提走,并将他们揭发;他可以选择在太平洋的理想生活,更重要的是他给雷德带来了希望,他拯救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他的朋友!
难忘电影最后一个场景:安迪和雷德在海滩上重逢并拥抱的镜头。在原著小说中并没有这段情节,只是雷德的猜测而已。
感觉悲剧更能给人启迪,我素来不喜华丽团圆式收尾。但是,看到这里,我却很高兴,能有幸观看到这令人惊喜到热泪盈眶的喜剧场面。
是的,“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7
瑞德不一样,他总说有希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并且告诫安迪不要怀揣希望。可是我想,瑞德对生活不是没有希望,他只是,不敢有希望。老布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入狱五十年,终于得以假释出狱,似乎看见了生活的希望。可是结果呢?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变化太大,他一个人孤零零留在世上,亲近的人不在身边,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他终于选择了上吊自杀,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看这一段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没有希望的人生,连自己都不忍心过下去。
可是幸好,瑞德还有安迪。如果没有安迪的存在,我毫不怀疑瑞德会步老布的后尘。
前面说过,安迪是个聪明人,这种聪明在金融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所以,他为诺顿洗黑钱,以此来保全自己。可是,安迪又不仅仅只是个聪明人。所以,他不会一直与诺顿同流合污。决裂的契机终于来临了,在安迪入狱二十年后。
安迪的学生汤米因为知晓杀害安迪妻子和情人的另有其人,而诺顿绝对不会让安迪离开,所以,他杀了汤米,想把安迪牢牢绑在他这条船上,但显然,安迪不会任由自己沉沦于黑暗。事实上,从入狱开始,他就一直在挖地道,逃离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那个雨夜,伴着一声声惊雷,安迪在下水道里匍匐,为了这一天的自由,他等了太久,下水道的恶臭又算得了什么?什么都无法阻挡他向往自由的心。
看见安迪终于逃离监狱的那一刻,泪水无声划过我的"脸颊,多不容易啊,他终于逃出来了,带着诺顿贪污的证据,一种快意充斥着心间。无疑,复仇的时刻到了。
看到诺顿脸上平静的假面具终于被撕裂,惊慌在他的脸上一览无余,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不得不选择开枪自杀,直至死亡,他都不知道自己败在了哪里。看到这里,我有一种终于推倒了反派大Boss的解气。
可是,这并不是结局。复仇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曾经跟瑞德说过,希望出狱之后,生活在海边,有一艘自己的船,偶尔出海钓鱼。他终于做到了。影片结尾,他和瑞德在海边重逢。怀揣着对自由的向往,他终于创造了希望的奇迹,日子还很长,尽管他们已不再年轻,幸福却刚刚来临。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8
初读《肖申克的救赎》时,不禁好奇它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只看题目,我做了以下推测:一个名叫肖申克的罪犯,在监狱里经过改造,悔过自新。
看完后了解到肖申克是一个监狱名,故事讲的是在肖申克监狱里,几个主要人物的赎罪与解救的过程。
比如安迪,因为醉酒神志不清,清白入狱19年。刚开始进入监狱的时候,他说我是清白的,没有杀人;但19年后,他做出了反思,他说他是有罪的,因为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让他的妻子慢慢远离了自己,最后间接导致了他妻子的死亡。反思之后他越狱了,成功了,并且洗清了冤屈!在我看来,这19年的牢狱生活是他的赎罪,最后他的反思解救了他。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瑞德所说的体质化,你已经在这个体制下很长时间,逐渐适应这个体制,最终完全到了一种没有它就活不了的境地。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体制化的两种结果:老图书馆员被体制化,最终走向死亡;而瑞德通过安迪的指引与帮助努力克制着自己被体制化,最终和安迪相遇,有着美好的未来。
这给了我一些启发。当今社会充满着各种规则制度,制约着我们的行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活得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法律给了社会一个道德规范,给了我每个人生活的权力,也给了我们同样的底线。而很多人在底线之上敢于创新突破,所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实现了幸福生活。
安迪就是这种敢于突破的人。他敢于创新,不安于现状,努力寻找机会,做自己想做的。即使在监狱呆了19年后,依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自如的面对变化着的生活。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成不变,但这样可能会被僵化,被机械化,活得不像自己。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应该敢于去尝试,不要怕会错,怕的是不敢犯错,有时候那些让你觉得难过的坎可能坚持一下就可以迎来美好的明天!
还有,看完之后突然领略到了题目的精妙之处,肖申克的救赎是肖申克监狱里的人的救赎。不仅包括了被关进监狱的罪犯,也包括了肖申克监狱里没有被关进去的罪犯。比如监狱长,由于安迪对理财有着强大能力,从而激起了他的贪婪,恶念,成为了真正的罪犯,最终拿枪自尽而亡,得到了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9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小说的背景是上个世纪30年代,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而被错判为无期徒刑,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但是,安迪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经过20多年的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从500码的污水管道中爬了出来,获得了新生。
在看书之前,我看了作者斯蒂芬·金的简介,没想到他是一个恐怖小说作者,我就在想书中营造的氛围,应该会比电影中黑暗很多,不过和看完电影一样,我的心灵依然受到了震撼,肖申克的恐怖之处也许也只有像斯蒂芬·金这样的恐怖小说家才能表现出来,从来没有一间监狱能让我们这样害怕。作者笔下的肖申克就是一个泯灭人性的场所,监狱里的暗无天日让里边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不管是谁,在他刚进入肖申克的时候,都不会把自己和这座监狱扯上关系,可是,一年,两年,三年…… 在不知不觉中,它磨去了人的棱角,磨灭了曾经的梦想,让你从恐惧慢慢变成依赖,正如德瑞所说,“起先你也许厌恶它,后来也许会喜欢它,再后来你也许会离不开它,这就叫体制化。”听着有一种心酸,也有一种无奈。
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的还这个故事中透出来的生命的光辉。那就是安迪,安迪在监狱中是独特的,他的独特带着一种生机,同时也带着一种无名的光亮,作者给他定义为希望。其中有两件事,更让我完全的感受到了这种生命的希望。一次是安迪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用监狱的广播播放了音乐,对于监狱里的人们来说,音乐就是他们唯一还剩的精神享受,单纯却意义非凡;还有一次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几个人修完房顶之后,吹着风,沐浴着阳光,喝着啤酒,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在肖申克发生的,但是安迪用他的聪敏做到了。看到这我是多么感动,安迪在用他的行动给他的朋友们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积极向上。可以说这两次行为是一种灵魂的呐喊,虽然孱弱,但是顽强,他是安迪对肖申克,对生命的不屈服。
连安迪的朋友们都不相信自由的存在,他们也许会觉得他伟大,但是不会相信他能够获得他们都不抱希望的自由。然而,安迪最终逃跑了,逃向了他的自由之路。比起自由,三百米的污水管道算什么,风雨之后的天空,是多么美丽。只要希望还在,你就还拥有一切。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10
《肖申克的救赎》,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惊悚小说之王斯蒂芬·金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瑞德所见证的男主人公——安迪来到鲨堡(肖申克)监狱之后发生的故事。最感动的还是安迪在越狱之后驾车驰骋在海边的公路上,还有瑞德不畏高龄、毅然来到海边和老朋友安迪相聚、相拥在海边的场景。
人世间的幸福,千千万万种。在瑞德、安迪这群人来说,自由便是他们的追求。安迪是银行的副总裁,因为不会表达对妻子的爱,妻子出轨;妻子和情夫被恶人所杀,自己却背负杀人罪名来到鲨堡监狱……他要克服的困难是多么的复杂:几个N年没见过女人、取向都变了、连男人都不放过的罪犯;一群只知道盘剥殴打犯人、毫无法律约束的狱警;一个手捧圣经、满口仁义道德、各种黑暗统治的典狱长;还有终日不见阳光的小黑屋……没人知道自己会在里面呆多久,瑞德呆了40年、老布呆了50年,出去后就发现,社会的发展,自己已经完全跟不上了。但是安迪挺了过来,他通过给典狱长、狱警做账来换取他们的信任;他用小锤子一点点挖地道,用海报作掩护该在洞口上;他每天把挖出来的土通过裤兜、袖子、裤腿等,运了出来,第二天再去挖……周而复始。
有一天,他得知一名狱友汤米遇到了真正的凶手,请典狱长帮忙;典狱长不仅不帮,还把他关进了禁闭室,把汤米杀人灭口……安迪忍无可忍,于是拿到典狱长贪污受贿洗黑钱的证据,通过地道、下水道、臭水沟逃了出来。
他来到向往已久的墨西哥海边小镇,开车驰骋在镇上的公路上,那自由像微风、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瑞德不久后获得假释,他适应不了这个社会,想起了安迪。安迪邀请他来海边小镇共度余生,于是他去了。两位好狱友、好朋友,在海边相拥,那场面很美。
每个人都有心中向往的那种生活方式,或是自由、或是富足、或是温馨、或是静谧……只要历经坎坷之后,找到你所想要的那种生活方式,找到你所期待的幸福,便是极好的,别人是没资格评判的。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朝着这个方向,迈出自己该迈的一步、一步、再一步!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11
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后我在想,在肖申克监狱中的各种不同罪名的罪犯中,或许还有很多男主角一样被错判的。因为那些所谓的执法者根本没有把别人的生命当作一回事,他们想到的只有自己。
贯穿整部影片的是三次救赎。第一次是男主角安迪帮监狱长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三瓶的奖励;第二次是安迪在狱警办公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第三次是安迪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安迪所做的这些事情不仅使自己在监狱中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交到了朋友,并让狱友们得到了快乐。在肖申克监狱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安迪的所作所为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堆可以取暖的火,让他们的内心得到了一丝温暖。
安迪,因为检察官的轻率结案而入狱的倒霉蛋。安迪在刚入狱的一段时间一言不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被狱友一次次的欺负后他找到了在监狱中生存的法则,并为监狱的生活带来了一片生机。在得知真正的杀人凶手后,毅然从关押了自己的监狱逃跑。虽然安迪越狱了,但我依然要为他喝彩。因为他我懂得了人的生命可以如此的丰富多彩,就像瑞德说的:有些人你把他关在笼子里也遮不住他的光芒,他注定是属于外面的世界的。
布鲁克斯,一个在监狱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老人。在获得假释后,因为“体制化”的影响选择了自杀。看到这里我在想:为什么他会这样的死去,我们能为那些刚走出监狱大门的人做些什么?我想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在你为别人付出后,你的生命价值也得到了实现。我想如果有一个人真心的去关心布鲁克斯,那么他也就不会选择自杀。
瑞德,是安迪在狱中的最好的朋友。他在监狱中的前三十年每次的假释机会都被拒绝了,在安迪走后他思想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并因此获得了假释。在假释后有着和布鲁克斯一样的感受,却因对安迪的承诺而活了下来,可以说是安迪改变了他的生活。
汤姆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在刚到肖申克监狱时玩世不恭,后来在安迪的帮助下获得了高中文凭。当汤姆告诉安迪他知道是谁杀害了安迪的妻子后被典狱长杀害。他年轻、有正义感。但是在肖申克监狱中,以典狱长为首的一群人把监狱里的人的人性一点点的磨灭了,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冷漠。
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赎》,我真正的了解到有希望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希望,我们才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希望,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因为希望,我们才能不断的向前走去。可以说,希望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12
无意中读到这部作品,之前听老师介绍过这部作品的电影版,但由于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内容,没有很大的兴趣,所以一直没有找出这部电影来看。这次意外的阅读让我收获很大,也想了很多。一开始看的时候没有太搞明白里面的人物关系,连安迪入狱的原因也不清楚,但后来读下去才知道这就是这篇小说的剧情设计。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个一直生活很正常的人陷入了牢狱。可以说是突如其来,毫无防备。但试想一下,生活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吗,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无常。怎样面对这些人生的无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而小说的主人公安迪,他的态度可以用积极乐观来形容,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同时,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对未来的期望,这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坚持和决心。
每个人无论面对任何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坎坷,第一时间不应该是埋怨,不应该是自我放弃,而应该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想尽办法去扭转这个局面,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安迪在狱中既为了筹划自己的逃跑计划,帮助狱卒赚钱的同时,自己在心中也留有一条底线,他说过如果让他进行选择他愿意把善意放在首位,即使为了善意他可能要付出一切。
从安迪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他在从事图书馆管理员这一职务时想尽办法充实图书馆的藏书,还帮助想学习的狱友拿到想要的图书,我想是因为他知道书籍,知识才是改变人命运的好利器,同时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地方,书籍成了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只有不断地和外界保持良好的联系才不至于离开这个地方以后无所适从。
安迪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他不仅只想到自己还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其他人。他在离开的前夕和“我”说了他在外面藏起来的财富,实际上是想给“我”一个努力活下去的希望,因为他知道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希望”,生活会变得多么的可怕。故事的结尾,“我”找到了安迪,他给“我”留下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依然贯彻安迪的希望,也希望“我”能一直相信希望的存在,并为此而努力生活。故事的结尾没有交代安迪的去向,但我们应该能猜测到他在另一个地方依然积极乐观地活着,并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安迪这一人物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人性之美和理性之美,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当我们以后面临同样无助,无辜的情况时应该想起安迪,安迪就是这样一个给我们指明人生选择,奋斗方向的存在。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13
故事讲的是在1947年,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枪杀了他的妻子及情妇,判了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的余生都将在监狱中度过。瑞德被认为是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他能够搞到监狱中囚犯想要的任何东西,他们经常打赌新来的囚犯谁第一晚会哭,瑞德认为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安迪会哭,结果瑞德输了两包烟,同时也喜欢上了安迪。安迪很长时间以来都不跟大家打交道,他经常请瑞德帮他弄一些小玩意说想雕刻一些小东西消磨时光,还要了张女星的巨大海报贴在墙上。
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有关知识,帮助监狱管合法得免去了一大笔税金,很快他就摆脱了繁重的体力活和一些变态狂的骚扰,后来的安迪名气越来越大开始为更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甚至是孩子的升学问题,慢慢的安迪也变成了监狱长诺顿的洗黑钱的工具,他还一直给州长写信,为监狱申请到一笔钱建图书馆。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年轻的犯人,他知道谁是真凶,安迪要求重新审理案子遭到拒绝,并受到严重惩罚,监狱长为了让安迪继续为他洗黑钱,就害死了那个年轻囚犯。
安迪知道获释无望变得很消沉,但他在狱中度过这么长时间,也知道了真相,精神上得到了救赎,由于他长时间挖隧道,一天晚上,电闪雷鸣,安迪越狱成功,同时也掌握证据让监狱长诺顿身败名裂自杀,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的黑钱。后来的瑞德也获释了,在安迪的委托下找到了约定橡树下的现金和一封信,然后在墨西哥的海滨与安迪重逢了。
如果是一般人,被冤枉被判了无期徒刑,可能会对下半生失望,没有信心逃狱。这部影片中的安迪知道自己是冤枉的,他异于常人的冷静,表面看起来平静无所谓,但是,在内心从来没放弃过自由,在监狱度过的二十年,他算是在为自己对妻子的疏忽而赎罪,期间为越狱做的所有努力是为自己的自由而战。
可以说,安迪既救赎了妻子,也救赎了自己的灵魂。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自己不肯放过自己,那么他就算是自由的他也觉得活动受限,但他一旦看清了这一事实,再去为自由而努力的时候,所有的困难就都不那么可怕了,因为战胜了自己,也就战胜了一切。我觉得这部影片主人公主要是战胜了自己,救赎了胆怯的灵魂,大家觉得呢?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篇14
高中时代大概就只有高一的暑假才放两个月,虽然高中的生活充满着紧张,但是谁在过程中学会了坚持与努力呢?无疑这个假期有人选择旅游,有人好好计划着自己的生活,待下学期让人刮目相看。我也本着这样的心态,完成的没有完成的都将消逝在这个夏天。那么就写下我看完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吧,好与不好,都希望自己能把敲下的字慢慢地滋润起来。
瑞德是安迪最得力的友伴,安迪也是。安迪在里面用了20年的时间来救赎,其中忍耐着欺凌与侮辱。他却从没放弃过自己的计划,用平常的爱好来掩饰自己的行动。时间慢也快,时间快也慢,但却造就了一个人的成与败。安迪最终逃出了狱,瑞德出狱后也不知何去何从,早已被制度化的他已赶不上外面生活的步伐,活在了恐惧之中。他答应过他的友伴,他必须去履行诺言,最终踏上了寻找安迪的路程。结局如大家所愿,他们终于还是再次相遇了,但是地点时间不再一样。他们站在无边无际的海岸上,他们笑着,因为他们离开了那个制度化和残暴的世界。人生有好多条路可以走,在困难面前选择毫无畏惧的人才能看到前面的希望,希望是生活中的良药,若有了希望,生活便有意义。
我认为这部电影故事是以坚持和忍耐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黑暗与腐朽,安迪用了20年的时间挖出了一道通往外面的隧道,这个秘密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敢相信他居然有这般的忍耐与恒力,刚进狱不久的他就像瑞德帮他弄到一把锤子。瑞德也不会想到他会有如此的与众不同,他说想越狱至少要花上百年的时间……但结局也只有到最后才知道。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快否定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与耐心,成功的光芒就会在黑暗中熠熠生辉。只要立下了决心,过程再苦再累又如何呢?只要达到目标,逃离这个负能量的地方,把希望放进心里,到最后再把它转为现实。你做不到的事情,往往是因为别人比你更知道意义的重要性,是因为别人知道他想要怎么主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主宰,别人无法完全懂你,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
追梦若冷就用希望去暖,希望的花儿便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尽管有再大的风雨,只要你愿意好好得看护它,又怎会怕呢。
边城读后感
漠漠水乡,褪去了几缕雾色,小船泊在河边,水波随着风,泛起阵阵涟漪。对岸是寂寞的旅途,依稀的背影逐渐消失:至于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是否还会回来,暂且,且随它去。
——题记
一个多雨的江南……
曾经,有一位老人,悠悠地在岸边,正饮着葫芦中的酒。
“爷爷,爷爷。”
老人缓缓的放下了葫芦,不远处的小船上一个女孩在叫他。
女孩叫翠翠,很小就随他撑船。
他,仿佛已经习惯了孤独。
多数人从沈从文作品的只看到了清新秀丽的词藻、婉转多情的故事,却无法发觉那朴实背后隐藏的悲痛,那作者心中深深的伤痕。因为沈从文文章往往用极冷静的手法,将善恶美丑轻轻掠过,但越是轻描淡写,就越给人一种发自灵魂的压抑。无论是咬牙切齿的忿恨,或是热情激荡的快乐,在沈从文的笔下,也永远是和风细雨般的柔和。灰蒙蒙的雨中藏着朦胧而淳朴的美感,也藏着作者无奈的悲痛。
但是,对情感木然的都市人却多把沈从文的作品当作乡俗文学,因为欲望的充斥使他们无法透过薄雾看出那一缕明媚的忧伤。那一缕明媚,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对真善美的赞扬,那一缕忧伤,更是对沉沦日下的社会沉重、伤感的批判。其写作手法将优美与悲悯恰当的融合,让美丽如水般沁透读者的心田,又让悲哀如石般压抑着人的灵魂。
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讲述的就是一个处在湘西的桃源之地,在时代变迁,社会风气开始污浊的时候,有那样一段纯真而悲哀的爱情。
大老与二老,两个朴实的青年,在金钱面前他们毅然的选择了爱情,他们不会为一间大磨房心动,宁愿为了心爱的女子痴狂的唱三年的歌。而这种形象,也正是这乡间小城最纯朴的象征,他们是这个小城的灵魂,最纯朴的灵魂。
祖父是纯朴、善良、勤俭、乐观的精神象征,是茶桐人美好品质的代表,这里的人们对这种精神的向往,就被人们对白塔的态度反映出来,白塔坍塌以后,茶桐百姓慷慨解囊,协助重修白塔,但似乎修建白塔的目的并不是还原一个样子,而是茶桐百姓对美好品德的最真切追求的寄托
翠翠对爱情天真的渴望,是何等的平凡,她只想嫁个心爱的人,踏踏实实的过一辈子。决不曾想过什么“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不会理解什么是所谓的爱情。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份纯真的爱,不曾粉饰,热烈而羞涩的追求过,追求一个她爱的臂膀,直至梦的消逝……
梦逝之时,她并不曾知道二老对她的忌惮,更不曾知道二老对她的爱,她不会知道,只是默默地等待。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读者对这段悲剧感到深深地惋惜。
山竹林是翠翠的心灵之家,每当她遇到些陌生人或是遇到了婚姻上的问题,他总是跑进竹林,选择默默地逃避。即使她心爱的人曾经想要渡河,她一样远远的逃开到竹林里。这竹林更仿佛是她心灵的避难所,也是她的纯真世界的象征。可惜爱情没有降临她的身边,或许是无缘罢。
记得祖父与翠翠谈起终身大事时,翠翠总是变出一脸严肃或是沉吟不语的样子,使得祖父没有办法继续说下去,而一旦祖父提起了她所心爱的人时,在严肃的表情下掩藏着一种莫名的喜悦,一个羞涩而天真的小女孩,没有做作,洋溢着自然的精华,自然的秀美。
景色、民俗风情,点缀上鲜活的人物,使得人仿佛置身江南小镇,亲眼目睹了一场悲剧,又怅然所失的回到现实世界,轻叹一声,久久不能忘怀。
爱的教育读后感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白雪公主读后感
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白雪公主的故事,此刻想起来还记忆犹新,这天我读了白雪公主这篇童话,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主要写了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王后生下了一位美丽的公主,国王看到这个孩子皮肤洁白如雪,便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白雪公主。公主生下来不久,王后病死了。没过多久,国王又娶了一位王后,王后有一块魔镜,能够说出世界上谁最漂亮。白雪公主长大成了一位美丽的公主,王后看到公主比自我漂亮,就嫉妒白雪公主,于是她请来一位猎人想杀死白雪公主,却被七个小矮人救下了,王后不死心,又想把公主毒死,但是她的阴谋没得逞,又被王子救了,从此以后,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了这篇童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必须会得到她应有的幸福,如果别人比自我强,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去攻击别人,而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努力的改变自我缺点,才能使自我超越别人。
父与子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作者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光头父亲和儿子的幽默趣事,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对父亲的喜爱之情,深深的感动了我,让我连读三遍,每次都能被他们逗的哈哈大笑。
其中《寻找离家的儿子》是我最喜欢的,讲的是儿子不小心在踢球时,把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父亲严厉的对他说道:“你干的好事,快给我出去。”儿子走出了家门,可是都晚上七点了,儿子还没有回来。一直到晚上九点,儿子还是没有回来。父亲非常着急,急忙出去找儿子。但是一无所获,就回来了。刚走到门口,一个足球再一次把玻璃打破,正好打在父亲的脑袋上。原来,是儿子踢的,父亲看到连忙抱住儿子,还说:“我的宝贝儿子,你可回来啦!”
看到这里,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记得在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去旅行,结果我在景点看新奇事情时走丢了。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找不到爸爸,这里想起了老师的话:在外边如果和家人走散时,要站在原地不动或让保安给家人打个电话。正好我面前有一位保安叔叔,我急忙冲上去,向他说明了我的情况,他帮我给爸爸打了一个电话。最后爸爸找到了我,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并告诉我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要冷静,急中生智,才能有好的办法。我就紧紧的,紧紧的拉住爸爸的手往前走。
同学们,当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矛盾时,千万要平静心情,冷静一下,学会化解矛盾,相信爸爸妈妈都是爱我们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
这是一条彩色的河,在无际的沙漠中缓缓流动,变幻着颜色。我赤足站在河边,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满我喜欢的色彩。这,便是呼兰河的颜色,更是珍惜幸福生活的颜色……
——题记
在一个午后,享受着慵懒的阳光,品着一杯果汁,看着手中的书——《呼兰河传》。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女作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东北边远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也展示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中,“我”是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孩童,用一双清澈的眼睛打量一切。祖父、后花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小说的开端。在这小小的县城里,有着淳朴的居民和纯净的乡村生活,虽不如大城市那般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最爱的花园,我特别喜欢那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般的语言,简单又活泼,写得多好!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
现在,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然而,我们却不曾想到,在家中长辈的那一个年代,是那么贫苦。记得小时候,在我吃晚饭时,总爱是把米粒饭菜吃的遍地都是,桌子上也是一片狼藉,明明碗里还有大半碗饭菜没吃就倒进了泔水桶。每每这时,妈妈便像唐僧一样的来教育我。我虽然表面上很不耐烦,但却牢牢的把妈妈的话记在了心里。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那么困苦,妈妈很小的时候便要去田里干农活。常常是一天忙到晚,饿得肚子咕咕叫却还是吃不上一顿饱饭,仅有的那一点食物还不够塞牙缝的,却要分给一家五口人吃。在我们奢侈的挥霍水果时,你可曾想到,在那个年代,被说新鲜可口的水果了,就是烂的都没有。冬天,在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却还嚷嚷着冷时,那时候的人们却只穿一件薄衣站在风霜雨雪中不停的干活。
而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像一首诗,像一幅画,没有烦恼,没有纷争。
但文中小团圆媳妇的童年也是那么悲惨,她短暂的生命让我感到深深的痛楚。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女孩,竟因家中贫苦,被千里迢迢送去当童养媳。她刚入门不久,就被婆婆折磨。在她做错事情时,她的婆婆便狠心的把她吊在房梁上,用烧得通红的铁块烙她的脚底板,而她的公公也在一旁助纣为孽,用皮鞭抽打她瘦小的身子。在她生病时,婆家人给她用开水洗澡。当时的人们因为相信迷信、土方法,竟都跑来看热闹。看着她在水里痛苦地挣扎,没有人来救她。当她昏死过去时,人们才跑过去,有人还留下了眼泪。也许是因为愚昧的村民不懂得科学,只懂得用封建迷信的方法来“救人”。当他们看到昏死的小团圆媳妇,心里掩埋的良知,怜悯之心才被唤醒。可最终,她还是难逃悲惨的结局。每每读到这里,我总会义愤鹰填的久久不能自已。
平复了心情,合上书本,天边已燃起了火烧云,我闭上双眼,细细地回忆着书中的每一个字眼儿。整篇小说既朴素又流畅,读着它,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不论是小城的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野合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作者萧红笔下充满生机的图画,令人读后掩卷长思,满口余香,回味无穷……
生命生命读后感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利用飞蛾、香瓜苗、心跳几个方面写出了生命的伟大与重要。我读完之后,深有感触,特别是文中一些精彩的句子,使我陶醉其中。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类似于作者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我在上书法课,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旁边的一个笔砚前飞来飞去,像是对它很感兴趣。一会跑到笔砚的这边,一会跑到笔砚的那边。正在它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一个同学的毛笔上没有墨汁了,过来蘸墨,把它一下子摁到了墨里。小小的它,在墨里无助的挣扎着,虽然它也知道自己已经逃不过这一劫了,但它还是尽自己的全力,试图从这黑乎乎的墨里逃出来。过了一会儿,蛾子忽然不动了,我心想:“蛾子呀蛾子,你真是不自量力,就凭你,还想从这里逃出来?你就等死吧!”又过了了一会儿,蛾子又用一股新的劲头挣扎了起来。这一幕,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生命是宝贵的,大家要珍惜生命!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圣诞节之夜,寒冷又黑暗,一个小女孩赤脚在雪地上走着。她太冷了,便在一个墙角里坐下来。她伸出几乎冻僵了的小手划着第一根火柴,温暖的大火炉出现了,坐在火炉旁是多么暖和呀,可这时一阵风吹灭了小女孩的火炉,她又回到了冰冷的现实中而在寒冷的冬天,学校和家里都有暖气,温暖如春,出门有漂亮的羽绒服、皮靴,何曾尝过挨冻的滋味?
小女孩划着第二根火柴,香喷喷的烤鹅出现,饥饿的小女孩多想饱餐一顿啊,而这一切又随着火柴的熄灭消失了……当划着第三根火柴时,小女孩眼前出现了美丽的圣诞树,她多么渴望一家人团聚,过上个幸福的大年夜呀!这想法瞬间就破灭了。这和我家除夕夜的大团圆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呀!
当绝望中的小女孩点燃了所有火柴的时候,疼爱她的奶奶出现了,她随着奶奶去了没有压迫、没有饥饿的美好世界去了。多么可怜呀!残酷的现实世界夺去了小姑娘的生命,她只有到天堂去寻找人间无法给她的温暖、快乐、疼爱与幸福了。这与天天充满亲情的家里,充满友情的校园里的我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身在福中要知福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时刻用这句话勉励自己,我应该珍惜这幸福的时光,努力充实自己,像小树在美好的阳光雨露中长成参天无比的大树那样,长成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用我们的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
丑小鸭读后感
你们有没有看过安徒生的《丑小鸭》呢?今天,我们就学了这篇课文,它给我的感悟特别大。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故事中的丑小鸭的命运是多么悲惨,悲惨之中又不知道自己将来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处处受到欺负。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过得一点也不好,人们和动物都觉得它长得丑陋,不但不和它玩,而且还打它、骂它。丑小鸭受尽折磨,差点儿死了,在寒冷的冬天里,它冻晕了,当春天来临的时候,风和日丽,丑小鸭竟然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长得丑,不代表他们心灵不美;一个人长得美,更不能代表他们心灵美。在现今社会上,有许多人都长得很美,但你们知道他们都是干什么工作的吗?去赌博、去卖淫、去卖冒牌货……美有什么用呢?用美去糟蹋自己的一生,值得吗?多少人都追求美,都追不到,他们都恨上天不公平,可以吗?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啊!有的人去整容医院整容,痛的是自己,换来的又不是自己真正的肉体,这更加不能和别人比了。比美有什么用?我们应该去比自己的才能,自己的心灵美呀!我知道,一个人长得丑陋,被人们嘲笑时,真恨不得挖个大洞把自己埋起来,憋死算了。但是,在那个时候你应该想一想自己的父母,他们那么辛苦把你们养得那么大,难道就为了那些笑声,而放弃自己吗?在那个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坚强,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说不定将来会当上环球百货商场的大老板,而那些嘲笑过你的人会是你大商场里其中一个小清洁工呢!
为了自己,为了将来,请相信自己,相信一句平凡的话:一个人的长相无论多丑,也不要嘲笑别人;如果你就是那个丑陋的人,就更应该奋发向上,不轻易放弃自己,把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出色,更辉煌。
少年闰土读后感
在语文课上我学习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突然有感而发,便写了这篇读后感。
课文主要说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几件事。通过鲁迅的描述,我大抵知道了闰土的性格、生活背景、在农村发生的有趣事。
我个人认为闰土小时候活泼自由,惹人喜爱,爱交朋友,对鲁迅以朋友之心真心对待,但有些胆小,遇到人很害羞,不好意思。闰土很会玩,农村有许多玩意。
闰土小时候很可爱活泼,有话就说,从不隐瞒,与鲁迅很好,可是等闰土长大了,变得冷漠了,寡言少语,见到鲁迅也不像从前一样热情了,变得和木头一样,很死板,不像从前一样开朗,与鲁迅有高低贵贱之分了。相貌变得难看了不再有紫色的圆脸充满活力而是变得灰黄毫无光彩,稚嫩的手掌也变得很粗糙还开裂了。与小时候的闰土形成了对比。当老师读鲁迅与闰土二十年后见面的资料,闰土的形象在我心目中突然破碎了。原来的闰土呢?他跑哪去了?后来老师又调出鲁迅与闰土小时候闰土要离开时的图画,我看到鲁迅扯着闰土的衣服不让闰土离开,闰土脚步也格外缓慢,我看出了鲁迅与闰土的情感,虽然不是长久之情。
读了这篇课文,我突然希望自己长大后只做一个普通人,因为我不想失去与伙伴们的友情。不想自己和鲁迅一样失去原来要好的伙伴。
狼图腾读后感
一些书是你非常感兴趣,自始自终都兴致勃勃,手不释卷;有一些书是你刚开始看的时候非常感兴趣,越看越无趣,而最终放下,还有一些书是刚开始无太大兴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后来竟看的如痴如醉。《狼图腾》就是这样一本书。
书中几十个狼的故事有机连贯,一气呵成;情节曲折紧张,场面宏大而神奇。有大青马勇敢镇定地独闯狼阵,狼口脱险;有蒙古女人和九岁小孩与狼徒手搏斗,生擒恶狼;有蒙古猎人坐山观狼群设伏黄羊,渔翁得利;有石圈里的飞狼之谜,惊人推断;有狼群与军马惨烈的生死决斗,同归于尽;有白毛风和蚊虫的天灾人祸,生死存亡;有人与狼的殊死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万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运和悲壮的一生……最后作者道出了对小狼的忏悔、对蒙古老人的忏悔、对草原的忏悔,震撼了我们现在已经不会轻易感动的灵魂,让我们在读过之后不由自主产生无尽的思索。
我记忆中的狼是凶猛残暴的肉食动物,而汉语词汇中关于狼的词语,全是诋毁和贬低: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狈不堪、鬼哭狼嚎、狼狈为奸……看来无知让我们对蒙古人崇拜的图腾——狼,从小就存在着太多的误解和偏见。草原上的牛羊强壮了蒙古人的体魄,草原上的狼锻炼了蒙古人的品格,而我们下一代的独生子女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受挫折教育都很差。他们物质上丰盈,但不能吃苦耐劳,缺少的是像狼一样的性格和狼一样的精神。
狼在捕食时的表现极为凶残,但狼只有在饥饿时才捕食,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会攻击牲畜和人,这比某些饱暖思淫欲、物欲横流贪得无厌的人不知要高尚多少倍。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它视死如归、不屈不挠,而且狼群中的友爱亲情甚至让人类汗颜。
理解了狼性,我们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铁蹄能够扫荡千军万马横跨欧亚大陆,就会明白中国近代屈辱的百年历史。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曾经缺少狼性,当年几个日本鬼子就扫荡了一个县城,赶着几千名老百姓满山跑。有了狼性,才不会有羊性的百姓;有了狼性,才会有千千万万个黄继光和千千万万个董存瑞。
《狼图腾》,狼性与人性的碰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分享于2022-10-19 1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