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范文网 > 作文 > 优秀作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8篇 word A4格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600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600字篇1

温室里的花朵固然娇艳,然而纤系的根茎却经不住风雨的考验;傲立在崖壁上的松柏处境恶劣,却以盘根错节牢牢攀住山岩,努力从缝隙中吸取养料,长成一片蓊绿,成就生命的尊严。孟子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意思是说在忧愁与痛苦之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反之,则会因为不发展而慢慢衰亡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很善良的`猎人,每次打猎回来都会将自己的猎物分给那些穷人。有一次他看到一只老鹰正在悬崖边训练小鹰飞行他先把小鹰推到悬崖边,然后把小鹰的骨头打折,把小鹰推下悬崖。一开始猎人还怀疑老鹰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吗?小鹰能飞上来么?可是令他震惊的事情发生了,被打断骨头的小鹰奇迹般的飞了起来。不过猎人觉得这样太残忍了,于是他趁老鹰不在把那只没被打折骨头的小鹰带回了家,和自己的鸡一起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鹰长成了大鹰可是它连自己家的栏杆都飞不过去。猎人就把它带到悬崖边上。猎人看到了另一种鹰,但他快要死了,可是它却用嘴啄石头直到把嘴外面的那层外壳磨没为止,再把自己的羽毛拔没等到长出新的外壳和羽毛就可以比上次飞得更高,外壳更硬。猎人明白了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长。于是,他把小鹰推下悬崖,对下面喊:“你是一只鹰,一只雄鹰,一只鸟中王者,不是一只鸡。”随后山涧下传来了一个鹰的声音。突然一个黑影“嗖”的一下窜了上来飞到了蔚蓝的天空上。

然而在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朝统一七国就是因为秦朝在忧患中发展,同时也是在安乐中灭亡的。

而我们现在中学生不也如此吗,我们的困难就是学习,我们要懂得逆境会激发无穷的斗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600字篇2

文言文。(15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小题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而后作 ( ) (4)衡于虑 (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根据对文段的理解填空。(5分)

(1)“是人”经历磨炼,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选用文中三个字来回答)(3分)

(2)本文议论围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讲的主要是 和 两方面的问题。(2分)

答案

【小题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小题2】⑴违背 ⑵通“弼”,辅佐 ⑶奋起,有所作为 ⑷通“横”,梗塞,不顺。

【小题3】⑴(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⑵(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小题4】⑴改、作、喻 ⑵成才(人才、造就人才) 治国(国家、国家治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大致翻译一下句子,根据句意分析句子的结构,然后划分节奏。可以先将句子一分为二(在“也”字后划分),再对后半句继续划分节奏,注意“四字句”的特点。

考点:古文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熟悉的句子,句子的意思好理解。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

【小题2】

试题分析:按平时所学所记课文注释解释即可,注意通假字要写出相通字和词义。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基本是所学课文注释中字词,都是教师强调要记忆的字词。本题不难,学生对文本熟悉。理解古文字词,要在古汉语言环境中理解,不能望字生义,词性及用法的变化尤其要注意。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征:表现;色:脸色;发:发出;声:叹息声;然后;喻:了解。第二句,入:朝内;则:如果;法家:坚持法度的世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出:边境;无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战患;国:国家;恒:常常;亡:灭亡。

考点:古文翻译

点评:本文虽然是所学课文,但这两句不太好翻译,要直译意译结合。翻译古文句子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小到大”,直接解释句中字语的意思,连成句,二是“由大到小”,把句子“回位”到原文中去,联系前后语言环境,先将大致的意思顺出来,然后再捉摸其中的字词含义。

【小题4】

试题分析:“改”,即通过改正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人才;“作”,即有所作为;“喻”,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而得到重用发挥自己的才干。“成才”与“治国”是有关系的,人才培养的目是为了“治国”。

考点:理解文意,概括要点。

点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难以找到文章的信息点得以提示。解答此类问题,还是要从文章中的句子入手,找到相关的文字段,反复阅读,体会文意,重点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其意作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600字篇3

文言文阅读。(1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劳其筋骨

(3)困于心衡于虑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小题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文中所举舜、傅说等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小题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发?(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被选拔 (2)使……劳累(3)通“横”,梗塞、不顺(4)明白,了解

小题1: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小题1:都是出身低微并历经磨难,后来受到重用干出了大事业。

小题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如要成才就要经受磨练,遇到困难时要经得起考验;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安逸等。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六位名人的共同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生活实际来谈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600字篇4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为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600字篇5

是努力奋斗充实度过一生,抑或是在田间优哉游哉,过神仙般休闲的日子,虽然无名无利,却衣食无忧自由自在。这两者间的选择,怕是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只有前者才是人生的出路,而后者,不过是桃花源一般梦境的存在。
还记得自打幼儿园开始懂事起,我就有个休闲的愿望——退休。这似乎将要成为我的人生目标。一直到现在,我相信我的内心还是始终坚持着,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将来的退休生活,否则就得在年老后收破烂去了。有些扯远了,不过这至少可以说明,我从小就深深地向往着“安乐”。
然而父亲坚持地认为我总有一天会“死于安乐”。对于这一点我深表赞同。
对于选择忧患与安乐,我觉得答案已有些显而易见了。记得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看到过:“你以为的时光静好,不过是在虚度光阴罢了。”这也不难引起我的共鸣,毕竟小时候总想着要退休,可能仅仅是因为小时候太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了。要真是退休了,那真的是虚度了一生。
不过虽然这样说,但至少对于我来说,既然已经处在了这样的“忧患”中,就得好好得“生存”下去。毕竟这几乎是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了。当然,这句话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由于我的那颗可怜的自尊心,本来没有什么乐趣的学习,倒也稍稍给了我一个努力的理由。很简单的例子,我相信把我扔到西方式的轻松课堂中,我照样同他们一样松松散散。要我想到说要多花些时间学点知识,还是免了吧。从普高考入重点大学的事也一定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除非是在“忧患”中,我才能紧张起来,为了不被瞧不起什么的好好努力。一尝到甜头,便又马上选择了“安乐”——松散下去了。
或许,真如这句古话说的这样,像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种乱世出英雄。保持紧张的状态才是最该有的生活节奏,至少在退休前是该这样。能够坚定地选择在忧患中摸爬滚打,才是到人间走这一遭的真正乐趣所在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600字篇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为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600字篇7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9~11 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发动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 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过错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曾益其所不能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

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9.【答案】A

【解析】举,任用,选拔,在文章中是“被选拔”的意思。

选段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所选文段虽然不长,但是重点的实词及词类活用较多。记叙类议论类占多数,八、九年级选文为主。09年《唐雎不辱使命》(九上),10年《送东阳马生序》(八下),11年《陈涉世家》(九上),12年《小石潭记》(八下)。考题难度系数不大,考生丢分的可能性较少。

【备考女通“汝”,属通“嘱”等;另外,很多通假字在读音方面相仿,可根据谐音及上下文文意进行推断。如《鱼我所欲也》(九下第160页)中,“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辟通“避”。

【备考建议】积累课内实词、虚词的含义,总结课内文言文的通假字。 不仅能运用到课内文言文中,也能应用到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中。

11. 【答案】B

【解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即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自然段先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考建议】考生对文言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要落实扎实。尤其是书下注释的重点词语解释。

10.【答案】D

【解析】通假字是中考文言文必考题型,本文见九年级下册158页。

A 选项中,曾通“增”,增加;B 选项中,衡通“横”,梗塞,不顺;

C 选项中,拂通“弼”,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600字篇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原文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常见错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常被写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人”的意思是:这样的人。而“斯人”的意思是:此人。原文中为“是人”。注释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章句下》。标题是编者加的。

翻译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这样以后才能奋发;(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在忧患的环境里可以生存发展,在安乐的条件下会衰亡。

上一篇:镜子里的自己
下一篇:五年级英语
下载全文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