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范文网 > 作文 > 作文素材 > 阅读
答案作文30篇 word A4格式

答案作文

答案作文怎么写?下面是我们九月范文网阅读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答案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答案作文700字篇1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 )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个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的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定夺的意思是(①)。

①决定取舍;②决定夺取;③一定夺取。

2.为短文中的词语找意思相近的成语。

两手空空 东张西望

不失时机 如梦初醒

3.在第五自然段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4.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悟出了什么道理?用线画出来,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个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的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6.苏格拉底为什么提出只许进不许退的要求?

人生路的确很长,但是这是一条只进不退的路。

7.苏格拉底让学生到麦地里摘最大麦穗的用意是什么?

做人和拾麦穗一样,机会便是其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麦穗,就像:做作业是见识试题的机会,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机会,做家务是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等等。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需要抓住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8.你怎么评价苏格拉底这位老师?

是一个睿智的老者。

9.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文中表示联想的句子。

比喻句: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表示联想: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答案作文700字篇2

(20xx孝感市)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题目。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B

2、D

3、①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

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

4、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作文700字篇3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小园

郑板桥

月光清峭射楼台,浅夜篱门尚半开。

树里灯行知客到,竹间烟起唤茶来。

数声犬吠秋星落,几阵风传远笛哀。

坐久谈深天渐曙,红霞冷露满苍苔。

1.简要概括月下小园的特点。(3分)

2.诗中是如何表现诗人与“客”的友情的?(5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月光、楼台、篱门、竹林、犬吠、远笛等意象表现出小园环境清雅、幽静、远离喧嚣的特点。(点出意象1分,概括出环境特点2分)

2.用入夜时篱门半开和观察林中灯光知客到的细节,表现对客人来访的期待(2分);用升火煮茶的行为表现待客的殷勤(1分);用星落笛哀、坐久天曙、露满苔来表现朋友之间情投意合,依依难舍(2分)。(5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作文700字篇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贤思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赞成广交友,他说:________________;曾子强调交友要讲诚信,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填原文)

5、“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lún yùn

2、“悦”的古字,愉快。

好的地方

3、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意对即可)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只要围绕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对自己学习帮助大来谈即可。

答案作文700字篇5

我不想成为迈克尔·乔丹,我不想成为“魔术师”约翰逊,我不想成为拉里·伯德、伊赛亚·托马斯,我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

也许你会认识迈克尔·乔丹,那个会在天上飞来飞去,一出场便决定了赛场的胜负的神;那个跳投像开了瞄准镜一样的狙击手;那个会在最恰当的时候传球的完美队友。或是你会更喜欢科比·布莱恩特,早上四点准时出现在洛杉矶训练场的小飞侠,虽然老了但仍是如今nba最具有影响力的队员,湖人的领导者!

这些对于热爱篮球这项运动的人再熟悉不过了,尤其对于我们这些狂热的少年们会熟知我所说的每一个球员。因为他们曾是篮坛的巅峰,奇迹的缔造者!

但是我一直崇信的是最真实的“答案”,如真理般一丝不苟的“答案”,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像刀一样的“答案”——艾弗森!

1.83米的身高在我们之中估计已是完美的,不过在nba联盟中,艾弗森是个小个子,他在联盟中处处都是危险,加上他又是状元身份,我想他的心理压力会更大。作为后卫,他需要熟练的控球和精确地远投,这是他能够立足最需要突破的关键。

正如他人所说的“我不知道身高算不算身体素质,如果算的话,我想这是艾弗森唯一的缺点”。不过艾弗森完全不回避这个缺点,而是勇敢的面对。就像在一个台阶上会成功的人是9分,那么在平地上成功的人则是10分。他从不去追求完美,这是这样的缺陷造就了唯一的自己。

艾弗森凭借天资与不懈的努力,将自己的速度发挥到了极致,他不掩盖自己的任何缺点,也从不修饰自己的能力。不过他的能力得到了所有费城人以及所有热爱“答案”球迷们的崇信。他是球场上最真实的一团火,他会无时无刻点燃场上的激情。就算人们说他半场组织不佳,说他三分投球不稳定,说他偏重单打!然而他说:“我可能会投失前20球,但我相信那第21球一定会进!我只是不停的战斗”!

这是对所有爱他与反对他的人最好的“答案”。“i am whatiam。”——我就是我。他就是艾弗森,他只做他自己。它允许会有人厌恶他这样那样的缺点,他知道爱他的人和讨厌他的人一样多,但是这又能代表什么呢,他依旧保持着毫无包装的自我!

从他进入联盟,他的蝴蝶步过人,华丽的控球,鬼魅的身影让球迷看球成为一种享受。虽然有着身高的缺陷,但是他单打科比,对打乔丹的视频成为了nba历史上历来为人称道的段子!

然而再多的荣誉没有一颗总冠军戒指的修饰都会黯然失色,他不是“指环王”,没有获得一次总冠军,也不像乔丹开创了像公牛王朝那样的辉煌以及创造过33连胜的奇迹。没有,一切都没有。

时光仿佛回到了最初的那次选秀,回到了“答案”时代,回到了艾弗森最钟情的费城。是他控球,球好像融入到了他的手掌,融入到了他的身体。他的眼神专注但不专一,没有人知道他会是突破还是传球,他将在敌人稍稍松懈的时刻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但是不管回到了哪里,他总会说到:“我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等到我职业生涯结束的时候,我只想对镜子中的自己说,我只做我自己——艾弗森”。我相信,正是这种真实的自我造就了同乔丹科比一样值得敬畏的“答案”!

答案作文700字篇6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5-9题。(18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李光地字晋卿。年四岁,能以炭摹地上灯字影。稍长,力学,有通才。尝举家陷贼,挟以邀金,欲杀者屡,终不惧。间即取书读,贼大奇之。其伯父日燝①,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光地少无声色之好,衣食裁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安溪县志》)

[注]①日燝,李光地伯父的名字,燝,音同“景”。

5.解释加点词。(4分)

(1)走送之(2)援疑质理

(3)或遇其叱咄(4)贼大奇之

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俯身倾耳以请以其境过清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C.光地少无声色之好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其伯父日燝其真不知马也

7.用“/”给下列内容断句,限断两处。(2分)

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分)

(2)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3分)

9.从“嗜学”的角度,宋濂的“嗜学”程度远不如李光地,为什么?(4分)

答案:

(二)(18分)

5.(4分)跑引,引述,提出有时对……感到奇怪,认为……奇怪

6.(3分)B

7.(2分)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

8.(5分)⑴(2分)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收获了很多东西。(“故”“卒”各0.5分)⑵(3分)(李光地)一整年都不演奏音乐(没有娱乐),门馆寂静无人,平时也不接受他人私下拜访。(“经年”“丝竹”“私谒”各0.5分)

9.(4分)示例:宋濂借书、抄书、恭请老师,求学“勤且艰”,(2分)而李光地被贼人围扰,即便生命受到威胁,仍不时地拿书读,已然要书不要命。(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作文700字篇7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字与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 )。

A.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4.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A.不敢稍逾约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我选A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B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送东阳马生序》。

2.shì 特别爱好。

3.C

4.我选A句,翻译: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我选B句,翻译: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

5.专心致志,虚心求学,勤学好问,尊重老师,执着追求等。(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作文700字篇8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4分)

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4分)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答案:

1.(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4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3.(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4.(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意思对即可得分)

5.(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答案作文700字篇9

当我明白你对我的爱不是那么真时,我并不是那么伤感,因为这也许并不是我要的,曾经的一切都已经过去,那些话还是保留着,我不想册除,可是,这一切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想的,但我知道也许我们不应该这样认识,你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来对我,我知道也许这是一场无缘的巧合,可是,也许彼此都在伤害,既然你不是认真的,既然你对我不是那么认真的,有的时候还是来安慰我,给我更多的快乐,也许那是我认真的一段时间,也许是太无聊才那么做,我错了,对不起。我不应该那么做,可是你一次次的让我相信你,然而最后伤害的还是我自己,我知道这一份伤感很快会结束,因为对我们来说,不能在这样下去了,你做的很对,谢谢你。

可是,你明白知道这样很快就结束了,还是要问我那句话,是来考验我吗?还是什么,也许我的回答很傻,如果这不是你要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啊!可是我并不把这些当一回事。因为我知道一开始到现在都不可能,是因为我只不过把它当一场游戏而玩的,如果这不是你要的答案,也不会用你的甜言蜜语而来伤害我,你明明知道还是一直在强破自己,因为我知道你根本就不是那种说到做到的人,然而我不会惯你,我只能惯我自己,如果这不是你要的答案,我也不会那么一次次的相信你,心里好不痛快,是你交会了我,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是你让我懂得以后的路如何去面对,现在我不会去相信任何一个人,因为那样没有意义了,因为你不了解我的时候,我也一样不了解你,一切不能取代了什么。过去的一切都是一场梦。当梦醒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现在总算明白了,爱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不要那么轻易的相信爱情,也不要那么向往爱情,有的时候有真也有假,但不要那么脆弱,弱者将会被爱情打倒,强者总会给爱情找不同的方式来面对,你应该问问你对爱情有多少了解,你又懂得爱情有多深。不要看别人的外表,而是内心。不要看别人的面貌,而又看别人的为人,不要认为长的漂亮就是好,而丑陋就是一种错误吗?那你说错了,漂亮能当饭吃吗?漂亮的女孩就是好吗?我不这么认为,当你瞧不起别人的时候,想想自己别人能瞧起你吗?其实你连别人都不如。你只知道你自己是最好的,然而不故别人的感受。

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好,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其实自己错的很远。现在的社会不得不让我们感叹不已,为了爱情而伤的更深。失去的更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谁,很了不起。看就别人不顺眼,就给别人脸色看。看你长的不错。可是素质差的很远。成天到晚,做一些无聊的事。实在惭愧啊!

给我一杯忘情水,让我忘记所有的不快。

给我一滴泪,让我懂得更多的事情。

答案作文700字篇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私拟作群鹤舞空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项为之强( )

(2)为之怡然称快( )

(3)以虫蚁为兽( )

3.用自己的话说说“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会对捉到的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1)同“僵”,僵硬

(2)安适、愉快的样子

(3)当作

3.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似的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意对即可)

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5.因为这只癞蛤蟆吞掉了我观兴正浓的二虫。

答案作文700字篇11

我手里zuàn( )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13、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zuàn( )

14、辅以人物动作、神态来写人物语言,是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色,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处, 并加以赏析。(3分)

我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赏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多处用,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试分析下列句中表达的意思。(3分)

①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② 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③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16、读完本文,相信你一定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请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2分)

例句:真正的友谊就是即使在冰天雪地里也能让彼此感觉到温暖;

仿句:真正的友谊就是

羚羊木雕(节选)阅读答案整理,仅供参考:

13、(1分)攥

14、(3分)所选句子符合要求,即借助人物动作、神态更好地表现人物语言。如: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 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1分)赏析能紧扣关键词,并言之有理。(2分)

15、(3分)① 表示短暂的停顿,不知道改如何跟万芳说这件事。(意近即可)(1分)

② 表示话已完意无穷,极度后悔和自责。(意近即可)(1分)

③ 表示话已完意无穷,万芳的大度、对我的理解跃然纸上。(意近即可)(1分)

16、(2分)有自己独到而正确的理解即可。

答案作文700字篇12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幺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

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现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

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井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6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

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浙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情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得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有删改)

(三)议论文阅读(见试卷5—6页,完成22-25题)(12分}

2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2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2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25.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谈谈当今中学生应如何增强能力?(3分)

答案:

4.(2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5.(4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6.(2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7.(2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8.(3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答案作文700字篇13

我大抵明白为何“答案”前面总加上“参考”两字了,既然是“参考”,又何必太“标准”呢?一篓子的错误答案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现在物价都上涨了,你就给点质量行嘛。
这些出版商真是狡猾,前段时间,一拨人批判,认为“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标准答案容易扼杀孩子各个领域的创造力,束缚了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些本无可厚非。可黑心商家钻了空子,将“标准”包装成“参考”,紧接着,一批印有“参考答案”的辅导用书横空出世,顺便为他们答案的失误铺平了道路。
可是出版商们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无需对标准答案的探求。本想着既然有了参考答案,又何必需要标准答案,这种想法完全错了。标准是衡量正确与错误的天平,是划分对与错的鸿沟,尽管是那么空虚,却无时无刻不规范着我们的言行,决定着我们的成败。就算标准限制了我们的思维,但就因此轻易地将标准舍弃不是大错特错吗?
不仅仅是答案需要标准,生活中的许多言行不也需要标准吗?黑心商家出版的这些不堪入眼的书籍不也逾越了道德的标准?瘦肉精、地沟油的产出不也违背了良心的标准?机动机组的发生不也破坏了工作责任的标准?标准是规范社会工作生活的准绳,约束着人们的言行,我们又怎能将标准抛掷于脑后,去追求所谓的“参考”呢?
当然,我们应该用百分之百的决心去追求标准,以百分之百的信心去坚守标准,标准的追求与坚守都在于我们强大的内心。何为强大的内心?它即是一切美好事物的集合体。在标准的追求中,也许仅仅是一瞬间的错误念头,便能将你从天堂拖到地狱,而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便能让你装上坚定的翅膀,飞向标准的天宇。在标准的坚守中,拥有强大的内心,便能使你面对诱惑一笑而过,不会因此绊住你停滞的步伐,将标准贯彻到底。长此以往,标准就会贯穿于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标准便掌握在你手中。
诚然,标准很重要,但千万别以标准为最终目标,在标准之上,我们还有很多的东西要追求,伟大抑或崇高,但这一切都立于标准的基础之上,现在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
踏踏实实地追求标准呗!

答案作文700字篇1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项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 )

(2)门人弟子填其室( )

(3)持汤沃灌( )

(4)腰白玉之环(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具体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致——取得、买到(2)填——挤满(3)汤——热水(4)腰——挂在腰间

2.(1)(我)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3.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或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4.用意: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

收获要点:(1)不求物质享受;(2)刻苦学习;(3)专心向学。(4)物质上不羡慕,更不攀比。(答对其中二点即可)

答案作文700字篇15

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于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又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停留休息领略周围景色的场所。

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朗如亭,不仅是全园中也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朗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

而在佛香阁旁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子,它的高和宽都仅有1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是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妙无比。

敷华亭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蝴亭。它造型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甚为美观。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全园最佳的知春亭。它造型美,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们和着山水树木,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幻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2、本文介绍的亭子有哪些?请依次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本文第二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4、本文第一段中红色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

1、颐和园的亭 千姿百态

2、朗如亭(最大、壮观);小小亭子(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铜亭(青铜铸成,造型精美、工艺复杂);敷华亭(亭中有亭,奇妙);蝴亭(别致);知春亭(造型美、最佳)。

3、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4、答:不能去掉。仅紧密呼应上句中的最常见一语,突出说明只是在颐和园中就有40多个亭子,确实是最常见的景点建筑,表达上语气连贯,前后衔接紧密,所以不能去掉。

答案作文700字篇16

生活像一幅画,五彩bān lán( ),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jǔ jué( ),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浮动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既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也潇洒而??;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致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bān lán( ) jǔ jué( )

(2)①解释划线的词。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段文字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照上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给“欣赏”再续写一个句子。

欣赏____________,欣赏____________,每一种____________,每一种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斑斓 咀嚼

(2)①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 ②既改为即;至改为致。

(3)“略”。

答案作文700字篇17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学者朱熹把《论语》、______、《大学》、《中庸》四部著作合称为“四书”。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诲女知之乎!()

(4)是知也。()

3、理解性默写。

(1)请写出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的生活学习实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孟子》

2、(1)yuè愉快的意思

(2)yùn生气,发怒。

(3)rǔ同“汝”,人称代词你。

(4)zhì同“智”。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说:学习了并且能够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略”。

答案作文700字篇18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一个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20.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答:

21.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3分)

答:

22.简要概括⑥—⑧段的论证过程。 (4分)

答:

参考答案:

20.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评分:2分)

21.观察、劳动、读书、做一个好公民等四个事例。意在阐明,只有在“知”的基础上通过“行”去养成某种习惯,才能算是具有了某种能力。 (评分:本题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22.第⑥段,承接上文的举例论述,进一步阐述在知的基础上培养习惯的重要;第⑦段,举出反面的例子证明能力和习惯的关系;第⑧段,进行小结,再次强调养成种种习惯的重要。 (评分:共4分,每段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答案作文700字篇19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它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这幅国画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用“”画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

(1)高山松树枣红马白马健美有力腾空而起的枣红马和洒脱矫健的白马

(2)联想(第3小节)。

(3)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

答案作文700字篇20

童趣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3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案

【小题1】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3分)

【小题2】(1)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2)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获得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庞然大物是癞虾蟆。从“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可以看出“山”指的是土砾凸者,树指的是丛草。

【小题2】试题分析: (1)注意“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藐小之物:细小的东西。故:因此,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答案作文700字篇2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请解释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鹤唳云端 (4) 怡然自得

【小题2】.请翻译下列句子(2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4分)

(1)通“僵”僵硬

(2)慢慢地

(3)鸟鸣

(4)安适、愉快的样子

【小题2】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2分)

【小题3】富有联想和想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2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结合选段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作文700字篇22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小园四首(其二)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⑴两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3分)

⑵两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略加分析。(3分)

[答案] 1、(1) 示例: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希望为国家出力而不愿居闲的`愤懑与无奈之情。(2分)前一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骑驴入川,饮酒吟诗的远游征途情境,抒发了诗人内心因受排斥苦闷和不愿居闲成为诗人的无奈;后一首通过诗人一生前后不同情形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晚年隐居乡里壮志难酬的愁苦。(2分)

⑵抒情方式上,前一首诗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结合。通过刻划诗人征途中骑驴饮酒吟诗这一苦中作乐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征途远行的孤独、遭受排斥的愤闷和壮志难酬的无奈,并通过反问和“远游无处不销魂” 的直抒胸臆,来加强情感;(2分)后一首则是通过写景、叙事的方式间接抒情,诗歌前两句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绘了自己隐居乡的田园之景,后两句则叙述自己一生前后的不同经历,在对比中表达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希望与无奈。(2分)

[解析] 2、(1) 《剑门道中遇微雨》作于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这首诗。陆游在南郑,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

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陆游在那时常常“寝饭鞍马间” (《忆昔》)。而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

陆游去成都是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诗人倍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小园四首(其二)》写的是:村子周围到处都是斑鸠的咕咕啼叫声,田里的水上涨逼近漫过刚刚长出的秧苗,我不远万里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却是从邻居的农夫那里学习春耕。

陆游一生关心国家,渴望搏杀疆场,收复失地,报国无门才回归田园,因此,享受乡村美景,去过那种“却从邻父学春耕” 的闲适生活,并非诗人本意,而实属无奈。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

答案作文700字篇23

《水知道答案》又一次揭示了精神与物质之间具有联系,这种联系不同于唯物论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也不同于唯心论的“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我们看到,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联系是一性的。作者的波动论是他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世界的方法,他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精神是具有波动性的。既然精神具有波动性,说明精神是有物质载体存在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精神与物质是一性的。其实,早已有科学家发现了人在思维的时候能够发出象大脑一样的物质,一般人发出的这种大脑形态的物质时间不长就散掉了。不管时间长也好、短也好,精神和物质是一性的是真实的事实存在,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

这个世界多姿多彩,具有无穷的魅力,这是世界对于我们物质一面的展现,它对于我们精神一面的展现又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了,精神与物质是一性的,世界对于我们物质一面的展现,其实就是对我们展现了精神的一面。我们好象并没有接收到世界对于我们精神一面的展现啊,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我们自己!让我们想一想,人——看看自己吧,老是在想、嘴也在讲:多挣点钱,生活得更好;孩子要好好念书,长大了要有粗细;某某对我不好,这口气我咽不下;自己搞点什么名堂,出出名……很多人把追求达到什么目的作为自己生活的目标和乐趣,没有追求就没有乐趣,甚至还把“执着”当作人的优秀品质,这样的人,确实很难接收到世界对他精神一面的展现,这是因为他自己追求的想法所形成的物质早已经把他自己包围住了,想法越不好,这个物质的范围越大越厚,那么这个人就走向毁灭!

有这样的生活态度:一切随遇而安、随其自然;是我的,我就拿着,不是我的,我也不稀罕,也不追求;在个人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还能一笑了之。一般都会说这样精神境界已经很高了。那么按照“精神和物质是一性的”道理来衡量,他在物质上会真的有损失吗?在我个人体验来看,没有真正的损失,反而一切都和和美美!

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真正符合自然规律的做人态度,明明白白的做人,这样的态度不是我看这本书学来的,我在这里不是在宣扬这本书有多么多么好,我是说这本书的内容反映了“精神和物质是一性的”道理。

古人或老人有句话“积德”、“损德”,这背后的内涵恐怕很少有人去琢磨了,也很难相信了。

答案作文700字篇24

雨之歌

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选自“百度百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点——( )

解除——( )

清润——( )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诗人借雨歌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诗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装饰 消除 温润

2、下雨了,雨水滋润了山河大地。

3、雨是奉献者。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4、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作文700字篇2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___

(2)弗之怠弗:___________

(3)宋濂尝与客饮 尝:___________

(4)间问群臣臧否 臧: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然,卿不朕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

(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3.

(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略”。(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答案作文700字篇2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4分)

军 城 早 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什么?(2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15.(1)其寓意是指边境局势的紧张;敌我交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战事紧迫。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些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些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答案作文700字篇27

①父亲是一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②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 究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们的(轻视 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 柔弱)的人,他不自悲,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我一见到他,就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儿,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③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念书。”

④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伦,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是鞋柜里最便宜的,()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我手里,又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⑤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哭了。

⑥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⑦——父亲,放心吧!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依次是( )

A.bèi xìng chan zào jìn yōu?

B.bèi xīng ?chen cāo jǐn yōu?

C.bēi xīng chán zào jīn yǒu?

D.bèi xīng chen cāo jīn yǒu?

2.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3.给加粗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饱经风霜

A.吃足了

B.满足

C.足足地、充分

(2)圆了心愿

A.圆形

B.像球的形状

C.使圆满、使周全

(3)情不自禁

A.禁受;耐

B.忍住

4.在第四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关联词语。

5.本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毕竟 鄙视 柔弱

3.(1)C (2)C (3)B

4.虽然……但是……

5.父亲为了我能读书成才,自己省吃俭用,辛勤劳动。(意思对即可)

答案作文700字篇28

豁达

①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

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浮沉,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豁达的襟怀。

②豁达的人,有着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尖刻、势利、贪婪、嫉妒几乎与他无缘。他潇洒、坦荡、热情、开朗,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更不会文过饰非,甚至于暗箭伤人,它是一条江、一条河,滔滔滚滚,直奔向大海。

③豁达的人,有着宽容的"气度。听到逆耳忠言会报以感激,听到谗言诽谤则一笑了之。在他面前,你不必为说错一句话担惊受怕,也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惴惴不安,因为他是个明智的人。他知道:人,包括他自己,是不可能没有错的。

④能战胜千百次失败后的沮丧,百折不挠,重新奋起,是豁达;不为讥讽、中伤、打击、陷害,义无反顾,走自己的路,是豁达;到山穷水尽处,仍能眺见碧海蓝天,是豁达;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和弥补自己的短处,是豁达;能够摆脱荣辱祸福、成败得失的狗苟蝇营,是豁达。豁达是人活着的一种境界,是生存的艺术。

⑤豁达的对立面是狭隘。狭隘的人总是斤斤计较,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吃亏。高尔基曾经说: “有些人在‘获取了荣誉’后,就长出一个极其丑陋的‘自负的脓包’。”自负的人看谁都不入眼,还谈什么豁达胸襟?《太平御览》里有个“妒花女”,见花就踩,闻香说臭。因为花与容相联。花的美触痛了她的嫉妒心,于是干出蠢事。

⑥其实,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豁达能带给自己快乐,但又无法制止内心的各种猜疑。以致陷入世事纷争而不能自拔,没一天安稳日子。

⑦狭隘的人如何变得豁达呢?首先要多和豁达诚恳之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为人之道。 其次,要摒弃各种世俗杂念,并自觉远离那些堵塞心胸的噪音和画面。生活中许多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要有聋者、盲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当我们掩上双耳,即听到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勃发之声;当我们闭上双眼,即看到心中无限的世界美轮美奂。心境变宽了,并且纤尘不染!

⑧“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让我们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努力成为一个真正豁达的人。当然虽然豁达宽容是一种美德,但也不应盲目宽容,失去原则,对于那些用心险恶的行为,我们也应给予反击,绝不宽容。鲁迅先生的一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做了很好的诠释。豁达的人也决不会让农夫与蛇的悲剧重演。

13.请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3 分)

答:_______________

14.选文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答: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第⑧自然段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3.(3 分)把人生比作诗、歌、舞台,生动地阐述了世事有浮沉的现象(1 分);自然引出本文的观点:面对世事浮沉想要悠闲自信,我们得有豁达的襟怀(1 分);语言富有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14.(3 分)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各 0.5 分),引用了高尔基的名言(0.5 分),列举 “‘妒花女’见花就踩、闻香说臭”的例子(0.5 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狭隘的人总是斤斤计较,不肯吃亏,也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的观点(1 分),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15.(3 分)不能删(1 分)。这句话是补充论证豁达不是盲目宽容,不是毫无原则(1 分),以防读者误解,体现了议论文论证过程的严密性(1分)。

答案作文700字篇29

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正是饭点儿,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姑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外地口音问我:您吃点儿什么?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了来,热气腾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了窗外了。

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我告诉他一两 3 块钱吧。他立刻应了声:这么贵!

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你吃什么?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儿犹豫,最后说:我要一碗米饭。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还要什么?老头说:就一碗米饭!姑娘有些奇怪:不再要点儿什么菜?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一碗米饭就够了。然后补充句,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我悄悄地望了一眼对面的老头,看得出来,老头有些心急,也有些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坐针毡。如果有钱,谁会只要一碗白米饭呢?但如果不是真的饿了,谁又会非得进来忍受白眼和冷漠而只要一碗白米饭呢?

我很想把盘子里的饺子让给老头先垫补一下,但把剩下小半盘的饺子给人家吃,总显得不那么礼貌,有些居高临下。那锅仔我还没有动,可以先让他喝几口,但一想饭还没吃,先让人家喝汤,恐怕也不合适,而且也容易被老头拒绝。

因此,当姑娘又向这边走来的时候,我远远地冲她招招手,她走了过来,老头看见了她,张着嘴动了动,一定是想问她:我那一碗米饭呢?但如今的小姑娘哪一个好惹?看人下菜碟,已是常态。为了避免尴尬,我先把话抢了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给我上碗米饭!话音刚落,怕她同样嫌弃我也只要一碗米饭,便又加了句:再来三两饺子。姑娘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转身走了。我冲着她的背影喊了句:快点儿呀!她头没有回,扬扬手中的小本说道:行哩!

老头望了望姑娘走去的背影,又望了望我,什么话没有说,似乎是想看看,同样一碗米饭,到底谁的先上来。一下子,让我忽然感觉偌大的饭馆里,仿佛主角只剩下了老头、姑娘和我三个人,三个人彼此的心思颠簸着,纠结着,一时无语却有着不少的潜台词。

我望了望老头,也没有说话。我是想等这一碗米饭和三两饺子上来,一起给老头,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饿的时候,谁都有钱紧甚至是一分钱让尿憋死的时候。

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我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但生怕我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身上会让他觉得尴尬。

很快,也就是那小半盘剩饺子快要吃完的功夫,只听姑娘一声喊:您的米饭和饺子来了,便把一碗米饭和三两热腾腾的饺子端在我的桌子上,同时也把老头的那一碗米饭端在桌上。可是,抬头的时候,我和姑娘都发现,对面的老头已经不在了。

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1.“一碗米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阅读文章第⑦段,吃饱了肚子的“我”,为什么还要再买一碗米饭外加三两饺子?

3.老人从踏进这家饭馆到离开这家饭馆,内心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试将变化过程写出来。

答案:

1.“一碗米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都是据此展开的。

2.想悄悄帮一下老人,因为“我”要了饭,服务员在上饭时,肯定会把老人的饭顺便带上来。

3.内心感到不自然,羞涩→点饭时犹豫→等饭时着急、尴尬→被冷待后的难受→最后愤怒离去。

答案作文700字篇30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请重视“弹性水库”

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xx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①解释下面词语。

①“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②“降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性水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主要说明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方面的功用。

3.如果给本文再加一段结束语,你打算写些什么?(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降雨机”:比喻树(林)具有(在天旱时)放出水分的特征。(3)“弹性水库”:比喻树林具有雨季蓄水,旱季吐水(完全根据外界形势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2.树林;蓄水抗旱(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小气候(或气候)

3.“略”。(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答案作文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上一篇:答案作文
下一篇:抗击疫情总结
下载全文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