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习俗作文500字
家乡习俗作文怎么写?下面是我们九月范文网作文大全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家乡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
我的家乡在湖南常德津市,一提到家乡的习俗我立马想到了牛肉粉——在我们老家,每当有人要离开家乡的时候,老人家都会为他们煮一碗牛肉粉。
传说津市是孟姜女的家乡,九澧再次汇入湖,有优越的水路交通条件,过往的舟筏商旅傍津设市,津市米粉因此出名。
饭馆里的牛肉做法不难,把经过卤制的牛肉放入粉中即可。奶奶煮的牛肉粉里面加了许多食材,既健康又营养。米粉是用自家种的无农药大米磨成;牛肉来自伯伯家养的牛,并且选用的是牛里脊肉;汤底是选用的牛大骨和猪大骨,炖出来的汤奶白无暇。粉里有几个鸡爪,是奶奶希望爸爸妈妈今年多抓一点钱;鸡肉和鱼糕是奶奶盼望爸爸妈妈年年有鱼,步步高升,大吉大利。
“粉来啦!你们趁热吃。”奶奶望着我们,“多吃一点,到了广州就吃不到这么正宗的牛肉粉了。锅里还有,管够。”
我拿起筷子将粉拌了拌,小心地挑起一撮粉向嘴里送去,我心里默默地念了一句:“真香。”
粉虽然好吃,但吃粉的时候我们并不会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地品尝这一碗“小型的农村有机食品展览会”。
在我的家乡,离别时嗦上一碗粉是每家每户的常态。这碗粉是长辈对外出做事的晚辈的祝福。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
端午划龙舟,在印象中,所见过的龙舟是不多的。小时候,以为龙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一 条 龙,一条 金龙,人在金龙上歌唱舞蹈。
记得有一个端午,天空下着雨,雨帘蒙上了人们的眼眸,若隐若现,我嚷嚷着呼喊父母带我去看。饭后时分,父亲便领着我和哥哥去到西江边上,高高的堤坝两旁站满了人。只见河中,十几个壮汉坐在看着像龙的长艇上,立在龙头旁的人奋力击鼓,鼓鸣声中,几艘长艇整齐向前冲去,舟上的人用桨奋力划水,白色的水花在龙的躯体两侧飞溅。龙舟所到之处,层层浪花泛起,交错碰撞,十分壮观。不久,龙舟远去,消失在了朦胧的雾气中,神秘莫测。原来划龙舟不是看歌舞表演,就是几条金龙在水中奋勇争先,飞舞戏耍。
尽管下着雨,观众们无不激动着,欢呼呐喊声势震天,龙舟的每一点动静都刺激着观众们的神经。小时候觉得热闹非凡,堪比新年时逛花街,便也随大人们跳跃欢呼。幼时,龙舟比赛非常难得,家家户户的男人都要参加,展示自己的勇敢。据说以前,小孩子还要洗“龙舟水”,以保证平平安安没有病痛。想到此处,极想尝试一下,却发现河水浑浊,有污渍漂浮其中。这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早已流入了多条河道,这条河水已经不再清澈。我收回伸出的手,心里暗暗叹息。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3
我的家乡在长兴,我们这里的特产是板栗。我们这里风俗也很丰富。
比如说我们这里过年,到腊月初,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打年糕。听老人说:“表示来年步步高。”
到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要贴上喜庆的对联。吃年夜饭的时候,家里都会烧一大桌菜,全家人围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着年夜饭。每年妈妈都会烧一条鲤鱼,表示“年年有余”,“鱼跃龙门”。
吃好年夜饭,大人们就给我们小孩发压岁钱。睡觉的时候我们就把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表示压岁。天黑了,我们几个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下到外面放花炮。看到五颜六色的花炮我们欢呼着,这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大年初一和初二我们都会走亲访友。
大年初一我们一般会到外婆家去,桌上放着很多好吃的东西。外婆会先泡一杯糖茶,再泡一杯有茶叶的茶。
初二我们都会拿着礼物到亲人家去拜年
这就是我们这里过年的习俗。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4
在我心里,春节是最欢乐的节日。我家乡的春节也是毫不逊色。
家乡的春节习俗并不复杂,除去那较为简单的仪式外,剩下的时间与空间里,皆是无尽的欢声笑语。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千家万户几乎同时打开大门,先向熟人拜年,再将鞭炮点燃,一时间,黑夜变白昼,万千鞭炮如同惊雷般震天撼地,数不尽的烟花在天空诞生,好似外星人在天空中下巨大的花朵和闪闪发亮的星星。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那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5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董苍术白芷,喝雄黄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的是为了避邪。
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隐隐约约地听到爷爷又在说:“五月初五到了,又可以吃粽子啦,生女的人家又可以送节给父母了。”我好奇地问爷爷:“这是怎么回事呢?” 爷爷说:“那是很久以前留下来的风俗习惯。”我纳闷着。
让我难忘的是那一天, 爷爷一边包粽子,一边煮茶叶蛋,忙得不可开交。我见了,连忙跑过去说:“爷爷,要不我来给你帮忙吧!”
爷爷笑呵呵地说:“好的。”
我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一手拿起泡好的竹叶卷成筒状,一手把调理好的肉和米混和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用绳子紧紧地捆起来,像一个个小小的金字塔,我认为已经完成了,正在我高兴的时候,爷爷说:“还差最后一步,你看你包的粽子三个角圆圆的,一点也不尖,如果煮起来,就会漏出馅儿来,而且还不好吃。”
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能马马虎虎、要仔细。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来到了,我准备着……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6
我的家乡在神农架,这里的山美,水美,人也美,这里的民俗更是独有文化魅力。
就单单来说这里的美食吧,样式多的数不清。光是这里最普通的土豆,就有非常多吃法这里的土豆最好吃的要数大九湖的。那里的环境适合种植土豆,家常一点的做法有煎土豆、炖土豆、炒一盘酸辣土豆片、土豆丝、更不用说烤土豆做出来的那个味了,真是美极了。
还有这里人喜欢吃腊肉,也很会做,每家的做法不同。但是,根据自家口味不同,做出来的风味也不一样。有的人家喜欢做腊肉,家里一年四季想吃就有。最常吃的就是炖腊肉了,放海带是一个味儿,炖竹笋放土豆就又是另一个味道了,还有炖冬瓜玉米的等等。如果要炒着吃的话,用蒜苔或者是这里被称为“酱豆子”的炒味道就更不一样了,那真是色香味俱全,隔老远就闻到香喷喷的腊肉味了。
这里的板栗也与别处的有所不同,这里的板栗小,长的精致,一口咬下去很甜很脆,不管哪里办事过节,总会撞上一盘拿出来招待给客人。来到神农架的人总会对它恋恋不忘,不管路途在遥远总要捎带点回去。这里的板栗也是可以炖着吃的、蒸着吃的,只要吃上一口,你就会停不下嘴。
我的家乡神农架还不止这些美食呢,就算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虽然现在这些美食已经很少有了,但是,我的家乡神农架那深厚的民俗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7
人们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明春节就是人们一年到晚的盼头,在外游子的归宿,家里人们期盼的团聚,可见,春节就是个盛大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建阳的小山村里,大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在贴对联挂灯笼,准备红红火火,辞旧迎新。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脸上都露出了喜悦。大家用了一大部分的积蓄购买了食物,小孩喜欢的糖果,客人们喜欢的菜肴,老人们喜欢的水果……备好这些东西,准备过新年。年夜饭,桌上有很多好吃的:比如说春卷、虾饼应有尽有。好吃的东西吃也吃不完。说到水饺,除了好吃还好玩,包水饺可要有点功夫。首先拿一张饺子皮,然后夹一些肉(把肉剁成肉沫,再加七七八八的食材)再用勺子把肉末舀到饺子皮上接着再把饺子皮两边吻合,一家子其乐融融地包饺子,吃年夜饭。
春节到了我们中国人就会放鞭炮,放鞭炮的来历是因为传说中有一怪物叫“夕”,“夕”最怕的就是光和红色,所以大年三十人们就要放鞭炮,不关灯。
最激动人心的就是压岁包啦,长辈都会给晚辈包一个红包里面有压岁钱和心意,压岁钱的来历是因以前有一种叫“崇”的怪物会伤害小孩,大人给小孩压岁钱就是保护小孩不被伤害。
大年初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8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贴漂亮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会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特别多的压岁钱,有的.孩子会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煮着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到了腊月十六,家乡的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9
近日,翻书看到“远庖厨者,君子也;近庖厨者,小人也”之类的话语,不免想起家乡杀生的风俗。
每年七月初九,各家各户都要宰鸡杀鸭,据说是供奉七月初七天河相聚的牛郎织女。至于日期为何编偏选在七月初九,谁也说不出个缘由来。
七月初八晚上,老妈就开始着手为第二天的供奉作准备,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宰鸡杀鸭。鸡鸭被抓进厨房,大概它们也知道命不久矣,都拼命作出诸多无谓的挣扎。人在屋内听到它们此起彼落的绝命之唱,不禁侧隐之心顿生;但一想到“酒酿鸭”、“盐焗鸡”的美味,便也心境安然。可怜的祭品寿终却不能安寝!它们还得进水锅,下油锅,制作成供远厄厨者食用的佳肴。
由此可见,杀生,名为供奉之用,实为食补之举;杀生者,名为庖厨者,实为远庖厨之人。可是,庖厨者常成箭靶。受众人指责,罪过!罪过!成为“小人”;远庖厨者嘛,则赞有佛祖心肠,善哉!善哉,誉为“君子”。至于“君子”亦吃肉一事,人们似乎视而不见。这就犹如劝戒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却忽略了屠夫只不过为那些吃肉的远厄厨君子杀生而已,充其量只是帮凶,不是主谋。这其中,大概就是真小人与伪君子之别吧。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0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吃团圆饭是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原来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长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久而久之,过年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当然,过年吃饺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实饺子蕴含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一是过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吃腊八粥是我们这儿过年的前奏,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这不,我们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腊八粥。一出锅,香气四溢,我这只小馋猫一眨眼间,从十米外跑到了这儿。口水都馋的流下来了,实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气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我从来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们杭州,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就是在清扫的时候,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节的由来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岁寒将尽,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欢乐的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1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风俗,在过年那天,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前,人们都忙着准备年货,大人们还忙着给小孩子制作新衣裳和新鞋子。孩子们就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贪玩的小孩子还在争着吵着闹着要买玩具——风筝、空竹、和年画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天的风俗就是祭灶王,从一擦黑儿,各家开始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放鞭炮的同时,人们开始随着鞭炮声在灶王前,把好玩的纸像焚化,送灶王去天上,并用糖糕黏住灶王的嘴,这样他就不会在天上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
过了二十三眨眼就快到春节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准备贴春联,开始把吃的预备充足,因为过了年后,铺货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千百来年一直如此,无论高高朝堂还是僻野民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小民百姓,对于过年都是十分重视的。古时候过年如“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唐朝诗人周弘亮的诗句描写出了故乡除夕的浓浓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著名的七言绝诗描绘出我国古代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场面。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仪式。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物复苏,草木重生,人们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或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的来迎接这个节日。当然,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向我们走来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春节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春节的快乐与笑容。除夕这天,我感受到除夕的隆重与热闹,也感受到了春节的浓浓年味与热情,体会到了小孩子们的贪玩心和快乐。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过春节的各地的习俗可多了。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当然,初一小孩子们都会有“压岁钱”。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人们吓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岁”就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野兽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就直流口水,伸出邪恶的爪子,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疼的嗷嗷直叫。后来人们知道了克服岁的办法了,后来,人们给孩子压岁钱不仅是为了赶走“岁”,更是对小孩子们美好的祝福。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还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程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和与其他的东西,大家并不忙铺中的伙计还可以去逛超市。
正月十五的晚上。突然,烟花飞上天,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花开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
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大人又去忙着自己的事情,学生该去上学了。
这样的春节,让我感受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春节里,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新年的喜气,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以及小孩子手里拿着的红包。都见证了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有什么风俗呢?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2
宜昌,古称夷陵,为湖北近代三大城市之一,地 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交界点。其春节礼俗融汇 了东部和西部的地方气息,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各地商贾云集于此,以致春节习俗内外交流,形成了既与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点的格局。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 “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 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 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 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 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 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 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 “除夕”。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 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 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腊月28日中午,周家的团年饭菜端上餐桌后,罗婆婆给饭碗里添一点点米饭,将一双筷子搁在饭碗上,在酒杯里酙了 一口酒,这些是供一房的长辈亡人灵魂回来团圆过年的食物。
传说这些叫了阴间列祖列宗吃过的饭菜禁止给人吃,忌给狗猫吃,如果吃了将会失去部分记性。
收拾好这些废物后,一家人就可以上餐桌吃团年饭。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 之意,“子”为“子 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祝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3
春节的时候,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新气象。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贴春联,但如果谁家过世了老人就例外,据说是晚辈要守孝三年才能贴喜气的大红春联。三十晚上的饺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老人说吃饺子有着非常的意义。饺子谐音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象征团圆和财富。吃饺子前,我们还要放鞭炮,以此来警示“妖魔鬼怪”。
五更串门拜年,长辈们都会发给我们压岁钱,预示着对我们这一代的关怀,对我们这一代的祝福,希望我们能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关于压岁钱,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叫“祟”,除夕夜里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又叫“守岁”。
到了正月十五,我们还需要点旺火,这一把火烧得越大,就预示着你家将在新的一年里生意红红火火,一帆风顺,也预示着你会更幸福。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4
我的家乡是临朐,临朐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年时家家都香气四溢,因为大家都在做自家的年夜饭,味道各种各样。但是,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荡漾在每户人家里。仔细一闻,才发现:原来,这种气味是饺子发出来的。
饺子是北方传统美食,无论在餐厅,路边摊还是家里,都常常出现饺子的身影,白白胖胖的饺子非常招人喜欢,煮饺子外表光滑,鲜嫩多汁;煎饺子口感焦脆,香气十足。夏天吃饺子较少,一道冬天饺子立马成为人们食物界的王。寒冷的冬天配上饺子,滋味别提多美了。
大年三十大伙必须吃饺子,要提前准备好,把那么大块的面团揉成又细又长的可不容易,要费大劲才可以揉好。切成小块再擀皮,一张张面皮又圆又薄,把调好的馅用勺子抹在皮上,把口捏紧,不然用开水煮时会被开水煮破,前功尽弃。
包好了饺子,把它们一股脑往锅里煮。开水咕嘟咕嘟煮着,那是感觉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我从来没我觉得时间过得这么慢,几乎想把分针快推几圈。
出锅时,屋中飘满了香气。又是泡醋又吃蒜,不论怎么吃都回味无穷。难道会有人不爱吃饺子吗?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5
春节在人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拉开了帷幕,随着日子的一天天推进,过年的氛围也也越来越浓。进入二十几号,人们已经开始收拾房子、购置年货了。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让我们成为生活的DV,去留意每一个独具风味的瞬间吧!Let’sgo!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连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这种过年的顺口溜我们这儿的小朋友都会说,也正体现了我们这儿年前的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祭灶王爷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摆上灶糖供奉灶王爷,相传是为了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以求得来年的兴旺和富裕。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这天一大早人们就开始忙着打浆糊、贴对联,使整个家内外一新,红红火火,还要把“福”字到着贴,寓意“福到”。等到二十五、二十六,人们就忙着购置年货,而且年货中一定要有鱼,寓示着“年年有余”。
转眼间到了除夕。除夕夜守岁是最重要的习俗。它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曾关,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到了晚上零点,大家都会拿着烟花、鞭炮到院子里去放,欢庆新年的到来,在一片爆竹声中给没能归来的亲人打电话问候。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只要在这天晚上开开心心,来年就一定能事事顺心。
“初一初二磕头儿”,大年初一的早晨,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整装齐发,去走亲戚串门儿,给各位长辈们拜年。当然,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因为有压岁钱啊!大家聚在一块儿,叨叨家常,说说知心话,别提有多幸福啦。大年初二则是“闺女们回娘家”的时候。这一天是母亲们最开心的日子,出家的女儿回娘家,即使再远,女儿们在定会赶回老家,与父母团聚。
“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不用说这几天出门游玩的时刻。一家人一起出门,逛逛庙会,玩玩游戏,一家子在一起真是“乐亦无穷”啊!
这样浓的年味儿大约要持续到元宵节,过了正月十六,过年的氛围将会慢慢黯淡下来,人们就会重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学习中。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几天里,人们一年的收获会有一个总结,新年的理想也会重新树立。人们会在每年的春节中,有更好的收获,更高的理想。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更上一层楼!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6
只要提起习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春节了,春节与其他节日不同,春节要放鞭炮、去拜年、吃团圆饭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家人团聚的时刻。
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团员饭,给远方的亲人打视屏通话,开开心心地聊聊天看着春晚节目,吃完饭就休息,因为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鞭炮的声音就四处的响起,果然,天蒙蒙亮时,四周的鞭炮声就已经响起,我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妈妈也早早地准备好了我的新年礼物“红包”,我便喊了一声:“新年好”。
按照习俗,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吃饺子,妈妈和奶奶包饺子,外公和外婆下饺子、我负责烧火,爸爸和爷爷准备放鞭炮,都忙得不亦乐乎。
早上七点钟我们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在我的记忆里,以往的春节初二要开始拜访亲戚和朋友,爸爸、妈妈和我一同去亲戚家串门,到了亲戚家都热情的招待我们,我们每个人聊着天、笑着。到谁家都那么的亲热,一点也不拘束,我和姐姐、哥哥弟弟们玩耍,心中满是欢喜。吃完晚饭亲戚们都出来送我们,直到看到我们走了很远才进屋里。
然而今年的春节却十分特别,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不能出去聚餐,只好待在家里,等到明年我们在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7
我的老家在贵州,那里离宁波好远好远,因此那里的风俗习惯也和宁波的有一定的差别,今天我就讲讲我家乡清明节的习俗。
家乡的清明节和全国各地一样,都要去祖先坟前扫墓,但家乡的扫墓的那一天,我们都要清早上山去,并且是不吃早饭空着肚子去的,为的就是让逝去的祖先先“吃上”早饭,等到在坟前祭扫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把那些供奉先祖的食物当做我们的早饭,尽管那些食物已经凉了,但我觉得这是对祖先的尊敬。供奉完祖先,大人们会清理一下坟上的杂草,然后从不知哪里砍来的一根树枝插在坟墓旁边,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含义,只听得大人们说是为了给祖先们遮风挡雨。
当然家乡的清明节不只只有这些。在扫完墓后,村里的人就会聚在一起,举行一年一度的“斗鸡”大赛,那场面是我见过的最热闹的场面,人山人海,大家都围着看两只大公鸡在那里斗来斗去。我和伙伴们则喜欢在村口那临时搭起来的秋千上荡秋千,常常玩得忘了回家。
家乡的清明节还有很多的活动,我想这些活动习俗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吧!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8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我一边哼着儿歌一边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中粽子的来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人的。
在我们的家乡,到了过端午节的这一天,即5月5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鸭蛋,鸡蛋和鸭蛋放在锅里和粽子一块煮!经过放了粽叶的水一煮,鸡蛋和鸭蛋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有一股特别的粽叶清香!在吃早饭时,这些蛋、粽子,都要摆上饭桌,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小壶酒,奶奶还特意在酒里加了一点雄黄,她说这是为了避邪!这不能不说也是咱家乡的一种特色呢!
吃粽子容易包粽子难,看着大人们包粽子的熟练动作,我真是羡慕呀,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等粽子熟的过程了,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时,满屋子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放在碗里,轻轻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晶莹,透亮、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穷,我差点一口连筷子都咬下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老人们都说这样是为了驱病避邪。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家乡的端午节真是太美好了,我永远也忘不了!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19
眨眼,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我们迎来了新的20_。今天便是除夕了,在这里祝大家开开心心地迎来新的一年,在这美好的除夕,大家要过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哦!
除夕了,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年。20_仿佛还萦绕在我们的身边,可是,它已经离开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眨眼间,物是人非,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故事,有悲伤的、欢乐的、感动的……陪伴着我们的,或许是亲情,或许是友情,或许是爱情。无论是什么情感,无论是哪一年,我们都义无反顾地走向前方,不畏荆棘,风雨兼程。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品质啊!在马上就要来到的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继续启程,义无反顾地追求着前方的美好,当然,也不会忽视路旁那优美丽人的风景!
眨眼便是除夕了,终于迎来了这美好的一天,一定有很多人乘坐着车回家吃一顿团圆饭,等着看春晚吧?我也很期待这次的春晚呢!让我们一起等待着这美好的时候,一起度过这愉快的除夕吧!除夕快乐,也为明天即将到来的新年感到快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忘掉一切烦恼,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0
我们的家乡有一个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
正月初一早上,我早早的就起床了。妈妈说,我们一起包饺子吧!我想:“包饺子有什么难的呢?还不是把饺子皮捏在一起就可以了吗?
开始包饺子了,我先看着妈妈包饺子,然后我也拿了一张饺子皮,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起来。我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再用另一只手把馅往里放,然后两只手合在一起,使劲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正当我得意的时候,不小心把饺子皮弄破了,我红着脸赶紧拿了一张饺子皮,包住破的地方,谁知用力过猛,馅从另一边冒了出来,我又赶紧拿了另一张,这下可好,我包的饺子变成”胖娃娃“了。经过第一次的教训,我更加认真的做,不会儿包好了妈妈看见了说:”非常好。“虽然妈妈说我很好,可是我还是比不过妈妈。
很快我和妈妈把饺子都包好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1
说起习俗,相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春节期间,有一项习俗就是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腊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妈妈就喊我起床。我慢慢地睁开疲劳不堪的眼睛,因为小年夜实在玩得太开心了,导致睡觉时,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妈妈说:“我可不管你这么多,今天按规定是要扫尘的,赶紧起来帮忙。”被逼无奈,我只好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立马加入到除尘的队伍中。
外婆是这次除尘的总指挥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妈妈去整理储物间。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终于轮到我了:“外婆,我要干什么呢?”我兴奋地问道。外婆思考了一会说:“要不然你去扫地吧?”我惊叫了一声:“啊?”外婆说:“你可不要小看扫地,地板相当于一个家的脸面,如果地板干净了,那说明这个家也干净了。”我兴奋地说:“原来扫地这么重要啊!”随即,我飞奔到门外去拿扫把。开始认认真真地扫地。不知过了多久,家里终于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们看着干干净净的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家乡扫尘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们,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呢?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2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3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但我更喜欢端午节里的划龙舟。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午日节。这个节日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都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古时楚国人屈原不愿做亡国奴,而投江自尽,人们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同时又为了避免鱼虾吃食屈原的身体而制作了粽子扔入江中,后来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星期三,我们一家去西溪湿地看赛龙舟。
我一来到西溪湿地便看见了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荡漾着许多龙船,每条船上有十来个选手挺拔的站着。然后,他们缓缓坐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忽然,哨声响起,选手们像发了疯似的划了起来,旁观的人有的鼓起掌来,有的兴奋不已,大声叫喊着。选手们拼命地划着,口号更是声如洪钟:一二三,划!一二三,划!落后的选手也不甘示弱,紧追其后,仿佛一条条发威的蛟龙在水面上腾飞着,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脸颊,衣服,但选手们并没有停顿,每一个动作还是那么力量十足,战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让人沉浸在浓烈的比赛气氛中,使人叹为观止。
比赛结束了,我看着碧绿的江水,心中不禁赞叹着:龙舟比赛真是扣人心弦。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4
我的家乡是“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涡阳,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虽说忙忙碌碌,但是,在忙碌中体会到的何尝不是欢乐呢?
除夕是最令人兴奋的日子,这天可以说是辞旧迎新,大家穿上了新衣服。因为“无新衣,不新年”。傍晚,吃过年夜饭,就跑到大街上同朋友一起买各种烟花爆竹。到了店门前一看,哇!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的眼睛都要看不过来了。有飞天炮、摔炮、水雷、雷鸣……我真想统统拿走。
我把烟花拿在手中,用打火机点着,一下冒出了金色的火花。随之又开始冒出不同颜色的火花。我急忙挥舞,挥舞出不同形状。眼看快灭了,我又拿起了另一只来引火,居然引着了。我又拿起几个烟花,全引燃,一只手上拿几个,不停地挥舞,像仙女在凌空飞舞彩带。真是美丽又壮观!
还有摔炮,拿起一个,往地上一摔,立马发出了清脆的响声。还有飞天炮,是一个蜜蜂的外形,旁边还有一个绿色的引火线。我把线点着,赶紧跑开了。它像一个飞碟一样,旋转着,随之升天,发出各色的光芒。
当我们玩累了,便一起回家看联欢晚会了,里面的舞蹈优美而喜庆,演员挥舞着手中的彩带,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还有各种小品,使人笑得合不拢嘴,又颇令人感动。
这天夜里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5
端午节是我国一年中关键的节日之一,这一节日在每一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一个承传上千年时间的节日。
一提及端午,我也会想到令我垂涎欲滴三千尺的粽子,随后又会想到它的来历:古代,在燕国有一个名字叫做屈原的医生,那时候的国君十分软弱无能,屈原明确提出了很多大国现行政策,都被国君一一否定。最终,国君又轻信奸险小人馋言,将屈原流放到泊罗江周边。我国亡国,屈原悲痛无比,投河自尽。
大家为了更好地留念屈原,将包裹的粽子资金投入江中,不许鱼类、虾类啃掉屈原的尸体,这就是最初的粽子。如今的粽子则口感丰富多彩,哪些花生仁、栗子、小鲜肉、蜜枣等,类型不计其数。包的原材料有檽米、蜜枣、蒲棒叶子等,十分美味。
在端午的情况下,我看到了祖父、姥姥在包粽子,便也萌发出了亲自动手包粽子的想法。一场宏伟的包粽子工程项目便开始了,我将叶子卷变成一个锥形,再将檽米倒进在其中,到一半的情况下,再放进蜜枣,随后撒上一层檽米,将上边多出去的一小片叶子尖包裹,一个粽子样子便大概展现出来,下面便用针一插一抽,一个粽子便做好了了。放进锅中蒸制,一个热腾腾的粽子就隆重登场了。
将粽子翠绿色的皮剥出来,外露了红褐色躯体,香气四溢,一口下来诱宠飘欲,那蜜枣也是亮点,美味可口无比。
这就是我故乡的端午节风俗,吃极其美味可口的粽子。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6
我的家乡在河南的北部,我的家乡过春节是很热闹的。
一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陆陆续续的买回来很多的东西。到了腊月二十八,奶奶和妈妈忙着包包子、做花糕,我也赶紧帮忙,虽然整的满身都是面粉,但是我还是很高兴。爸爸则要擦窗户打扫全家的卫生。然后爷爷和爸爸贴春联,我也跟着指指点点的。到了年三十,伯父、伯母和哥哥也来了,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节晚会,到很晚才睡觉。
春节的那一天,早早的我就被鞭炮声叫醒了。人们都要到亲朋好友家去拜年,互相说着祝福的话,人人都兴高采烈的。爸爸很早就出去拜年了,一直到中午才能回来。我和哥哥给爷爷、奶奶拜年,是要给压岁钱的。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在这一天,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但也是十分愉快的。
在随后的几天里,人们还要走亲戚,招待客人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好像才把春节过完一样。
春节真是个盛大的节日啊!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7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儿,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规矩”也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奇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我大喊道:“贴错了,贴错了。你把它贴反啦!”爸爸不紧不慢的回答道:“没贴错。”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却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着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如此,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呀?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原来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来源于年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走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有了放炮,穿红衣,贴春联的方法驱赶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了,直到今日。我听完爸爸的讲解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原来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啊,我又问爸爸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中的晦气,这是好兆头呀!
这就是我家乡热闹的春节。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8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这就是美好的春节习俗,我期待着20xx年春节的到来。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2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乡在石泉,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放下手里的活来帮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的环境,而是那独特的风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大街小巷到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把作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大街小巷中快乐的奔跑玩耍,大人们在家准备着年货,街上到处是美食的香味。
除夕那天,天刚擦黑,几只烟花就迫不及待的冲向天空,在天空中绽放出朵朵鲜花,除夕之夜还要守岁,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几乎没人睡觉,除此之外除夕还有一项大的活动,就是吃年夜饭,每当此时,在外奔波劳碌了一年的亲人们都会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在吃年夜饭时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盘子,长辈不但不会说你,而且还会愿你岁岁(碎碎)平安。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这就是家乡独特的风俗。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篇30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是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那天清晨一醒来,就闻到了空气中粽子那诱人的香味。
上午,大家都要到集市上卖艾草,说是艾草可以驱蚊除虫,驱灾辟邪。那天,市集上的商贩几乎都会在店门口插几株艾草,清香四溢。远远望去,艾草就如一条条碧绿的丝巾点缀着大街小巷。
到了中午,市集散了。一回到家,老人便要为孩子系上五色绳。五色绳,顾名思义就是有五种颜色:白、青、黑、红、红。分别代表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它们有的叫长命绳,有的叫辟邪绳,还有的叫快乐绳……带上五色绳可以强身健体,长命百岁。
下午两点钟左右,大家都要洗澡。这洗澡水十分特别,是由艾草、鱼腥草、毛苦草等十几种才要一同倒入一个大锅中煮,煮到所有药材都软了便可以取出洗澡了。这种水很清香,洗了不会长痱子,还可以杀菌除湿气。
晚上,大伙儿都要出去买香包。香包既好看有很香,颜色各异,造型也各异,有方形、圆形……不同的香包上有不同的花纹,不同的花纹也代表了不同的寓意,鱼代表年年有余,鸳鸯代表天长地久……晚上睡觉前要把香包挂在床头,一是可以保佑人们万事如意,二是可以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家乡的端午节别具特色,令人难忘。
家乡习俗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庙会开始了,一想到可以买卖商品,那心里别有一番风味。
庙会起源于寺庙附近,所以叫庙;又由于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居多,在庙外摆起各种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假期,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
庙会不会再封闭的空间里,所以不会找不到摊位卖东西,卖家们排地而坐,买家们则可以一摊、一摊、一家、一家的找自己商品;本身热闹的场面,因为锣鼓声,变得锦上添花。除了祭神,娱乐和购物,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画糖画。
我走到糖画铺子前,兴奋的`说,师傅,来个猪的。我说。好嘞!师傅大嗓门一吆喝。只见他左一手,右一手,这么随意的一挥,一个胖乎乎的小猪糖画做好了。看着做糖画这么简单,我好奇的问师傅,这是什么糖,他竟然毫不吝啬的告诉了我糖的做法。我回家就按照师傅告诉我的方法调制了糖浆,原以为是何方神圣,竟然是神似蜂蜜的一种糖,我小心翼翼的用糖浆一点一点的绘制我想要的各种图案,可是不管怎么尝试,无一成功。画糖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简单,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师傅”,他们可都个个“身怀绝技”。从这件事教育了我任何事情都不能眼高手低。
这庙会上好看好玩的民俗文化还很多,我喜欢庙会,是因为有好吃好喝的,是因为有玩好看的,更是因为有我喜欢的糖画。
家乡习俗作文
尽管很多地方过年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正月初二这天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一天,嫁出门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过年,古称“回门”“归宁”等,天津人俗称之为“姑爷节”,河南叫做“请新客”,新客就是新女婿的意思,广东、山东等地俗称“迎婿日”……尽管叫法不同,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夫婿要陪同这一点大致是相同的。
过年习俗千差万别,为什么这一点却惊人的雷同的呢?这让我很是纳闷,于是上网查找了资料,网上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第二种说法是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初二女儿就可以回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第三种说法是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要和夫家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其实何止是丈母娘,初二这一天,新女婿还是村里所有人期待的风景,找乐的焦点。在我的家乡一带,就有“打女婿”的风俗。新女婿第一年上门,好酒好肉好规格的招待好,酒足饭饱之后,准备告辞回家,不成想家门外面一帮小年轻正在“恭候”呢,新女婿一露头,就好一顿拳打脚踢伺候着,新女婿猝不及防,又不方便还手,往往被打的狼狈不堪,丑态百出,再斯文的女婿也难以保持形象了。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就更有热闹可看了,新女婿们在雪里泥里被追打的躲躲闪闪、踉踉跄跄,跑一步跌一跤,满身泥满身水,引起围观者一阵阵的哄笑和戏谑,在村民眼里,这可比电视电影上的“武打大片”还要生动有趣的多。新女婿们当天的表现,会被村民们津津乐道很长时间,成为过年期间亲戚们的主要谈资和笑料,表现“突出”的,有可能多年以后还会被人翻出来嘲弄一番呢。
假如夫妻感情好的,媳妇通常会向新女婿们透漏一二,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会提前给“打手们”打个招呼,让他们手下留情,不至于让新女婿过于出丑;倘若夫妻感情不好,不知道有这种规矩,新女婿们不但出尽洋相,还会结结实实饱受一顿皮肉之苦,带伤挂彩回家去也是常有的事儿。在出村口的时候,新女婿的“残存形象”就是衡量夫妻感情的尺子,一目了然,如果恰好有同时结婚的几对小夫妻,谁家对媳妇好、谁家对媳妇不好,那可就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这场武打大戏,只会在新女婿第一年上门时才会隆重上演,如果年年如此,恐怕女婿们以后就不敢上门了。
据说这种规矩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原因已经无法考证。窃以为这是娘家人保护自己女儿不受欺负的措施吧,因为古代妇女地位较低,在婆家常受欺凌,所以在结婚第一年先给新女婿一个警告,提醒她媳妇儿还有娘家人撑腰,不要太过分哦。
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毕竟,作为女性,娘家人是自己一辈子的靠山嘛。
家乡习俗
尽管很多地方过年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正月初二这天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一天,嫁出门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过年,古称“回门”“归宁”等,天津人俗称之为“姑爷节”,河南叫做“请新客”,新客就是新女婿的意思,广东、山东等地俗称“迎婿日”……尽管叫法不同,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夫婿要陪同这一点大致是相同的。
过年习俗千差万别,为什么这一点却惊人的雷同的呢?这让我很是纳闷,于是上网查找了资料,网上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第二种说法是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初二女儿就可以回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第三种说法是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要和夫家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其实何止是丈母娘,初二这一天,新女婿还是村里所有人期待的风景,找乐的焦点。在我的家乡一带,就有“打女婿”的风俗。新女婿第一年上门,好酒好肉好规格的招待好,酒足饭饱之后,准备告辞回家,不成想家门外面一帮小年轻正在“恭候”呢,新女婿一露头,就好一顿拳打脚踢伺候着,新女婿猝不及防,又不方便还手,往往被打的狼狈不堪,丑态百出,再斯文的女婿也难以保持形象了。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就更有热闹可看了,新女婿们在雪里泥里被追打的躲躲闪闪、踉踉跄跄,跑一步跌一跤,满身泥满身水,引起围观者一阵阵的哄笑和戏谑,在村民眼里,这可比电视电影上的“武打大片”还要生动有趣的多。新女婿们当天的表现,会被村民们津津乐道很长时间,成为过年期间亲戚们的主要谈资和笑料,表现“突出”的,有可能多年以后还会被人翻出来嘲弄一番呢。
假如夫妻感情好的,媳妇通常会向新女婿们透漏一二,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会提前给“打手们”打个招呼,让他们手下留情,不至于让新女婿过于出丑;倘若夫妻感情不好,不知道有这种规矩,新女婿们不但出尽洋相,还会结结实实饱受一顿皮肉之苦,带伤挂彩回家去也是常有的事儿。在出村口的时候,新女婿的“残存形象”就是衡量夫妻感情的尺子,一目了然,如果恰好有同时结婚的几对小夫妻,谁家对媳妇好、谁家对媳妇不好,那可就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这场武打大戏,只会在新女婿第一年上门时才会隆重上演,如果年年如此,恐怕女婿们以后就不敢上门了。
据说这种规矩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原因已经无法考证。窃以为这是娘家人保护自己女儿不受欺负的措施吧,因为古代妇女地位较低,在婆家常受欺凌,所以在结婚第一年先给新女婿一个警告,提醒她媳妇儿还有娘家人撑腰,不要太过分哦。
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毕竟,作为女性,娘家人是自己一辈子的靠山嘛。
家乡的习俗
春节除夕,我同父母一起,回到了老家——顺昌。
顺昌虽然小,却是一个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小城。只是最近几年在开发资源,蹿出了好多栋钢筋水泥铸成的大工厂,不断排出的废水和废气让清新怡人的小城变得有些灰暗起来。尽管都大家在努力想办法让小城重现光彩,但是这也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事。
已经四五个月没有来顺昌了,我对小城和年过六旬的奶奶都有了一些想念。每回年前回到老家的时候,总能看见慈祥的奶奶坐在房中,用手清点着”香“———这是一种重要的节日里必要点燃上的,外面用红纸包着,会冒出很多的浓烟的东西。
车子顺着新修好的沥青马路行驶,径直开到了奶奶的平房门口,我急匆匆的推开大门,跑进庭院里,却发现奶奶悠然自在倚在摇椅上,眯着眼养神。
我四处张望着,却没有发现往年成堆在角落的”香“,连一点烟味都没有闻到。
“奶奶,今年没有”香“了吗?”我扭头问。
“嗯?是啊,今年没有了呢……”奶奶不紧不慢的接着我的话。
“今年呀县里边儿说了,这几年环境不如从前好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环境,那个香不是烟雾很大吗,可污染空气了。于是,他们就都决定不做了。虽然觉得有点舍不得,但是我可不能伤害了我的小孙女,所以,我也不做了。”奶奶缓了缓,接着说道。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笼罩着一种朦胧的感觉。要准备吃年夜饭了,爷爷摆好碗筷,没有像从前一样中规中矩地提着一大挂红鞭炮到门口点燃,细听左邻右舍的动静,也没有一点声响。爷爷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笑了笑:“我从小就生活在顺昌,现在它环境有些不好了,鞭炮有污染,还制造了噪音,得不偿失呀!我可不能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我听完,彻底明白了。原来,爷爷奶奶都在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了旧观念呀!
吃完饭,我们一家围绕在茶几旁,看着春晚,也没有每隔一段时间听见烟花“噼里啪啦”的响声,尽管安静的小城让我有些不大习惯。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小城一定不会辜负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对它的期望!
中国习俗作文
儿童节的由来
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
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中国儿童节习俗:
从194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学校一般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正式着装(普及校服前为白衬衣蓝线裤)。香港现时虽属共和国一部份,但民间在约定俗成下,香港儿童节的日期仍保留与中华民国一致的4月4日。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
节日习俗作文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23或24,它是庆祝整个春节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23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24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先民驱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就是一扫而光陈旧的东西,这既指庭院里的陈年老垢,也指旧岁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了控制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节日习俗作文
“干杯,这是随着爸爸高吭的声音,大家都举起了自己手中的酒杯,酒杯中盛着红酒,白酒,黄酒,远远望去,就像五彩缤纷的花儿。也许你猜到了,这就是春节的习俗,吃年夜饭。
年夜饭还没开始,爸爸妈妈就已经在餐厅准备了饮料和酒水,还有很多的菜,等着大家入座,过了一会儿,客人一个接着一个的进入了餐厅,坐到了座位上,我看到了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叔叔阿姨们也眉开眼笑,菜可好吃了,特别是我最喜欢的螃蟹和虾,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抬起头,我看见爸爸和妈妈正在给客人敬酒,他们还没入座,等照顾好客人,他们才座下来一起吃,辛苦了,亲爱的爸爸和妈妈,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真幸福!
家乡习俗作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风俗,在过年那天,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前,人们都忙着准备年货,大人们还忙着给小孩子制作新衣裳和新鞋子。孩子们就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贪玩的小孩子还在争着吵着闹着要买玩具——风筝、空竹、和年画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天的风俗就是祭灶王,从一擦黑儿,各家开始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放鞭炮的同时,人们开始随着鞭炮声在灶王前,把好玩的纸像焚化,送灶王去天上,并用糖糕黏住灶王的嘴,这样他就不会在天上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
过了二十三眨眼就快到春节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准备贴春联,开始把吃的预备充足,因为过了年后,铺货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千百来年一直如此,无论高高朝堂还是僻野民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小民百姓,对于过年都是十分重视的。古时候过年如“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唐朝诗人周弘亮的诗句描写出了故乡除夕的浓浓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著名的七言绝诗描绘出我国古代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场面。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仪式。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物复苏,草木重生,人们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或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的来迎接这个节日。当然,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向我们走来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春节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春节的快乐与笑容。除夕这天,我感受到除夕的隆重与热闹,也感受到了春节的浓浓年味与热情,体会到了小孩子们的贪玩心和快乐。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过春节的各地的习俗可多了。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当然,初一小孩子们都会有“压岁钱”。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人们吓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岁”就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野兽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就直流口水,伸出邪恶的爪子,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疼的嗷嗷直叫。后来人们知道了克服岁的办法了,后来,人们给孩子压岁钱不仅是为了赶走“岁”,更是对小孩子们美好的祝福。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还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程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和与其他的东西,大家并不忙铺中的伙计还可以去逛超市。
正月十五的晚上。突然,烟花飞上天,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花开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
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大人又去忙着自己的事情,学生该去上学了。
这样的春节,让我感受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春节里,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新年的喜气,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以及小孩子手里拿着的红包。都见证了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有什么风俗呢?
节日习俗作文
在春节到来之际,每一个地方都会过春节,由于地方不同,所以春节的习俗也不一样,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津的春节习俗。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年货上市,以娘娘宫为中心的宫角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这儿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子到了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则来“洗娃娃”的。只要从娘娘宫栓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是节前必做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十二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爷像,点火烧了,等到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这又叫“灶王码子”,年复一年。
吊钱儿:吊钱是用彩纸剪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损坏,否则一年都会不吉利。
“破五”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响,让邻居听见,以示正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身上,要除掉“小人”才行,初五晚上放炮,也有辟邪免灾的意味。
以上这些就是天津的春节习俗,不知道大家都了解了吗?
家乡习俗作文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吃团圆饭是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原来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长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久而久之,过年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当然,过年吃饺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实饺子蕴含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一是过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吃腊八粥是我们这儿过年的前奏,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这不,我们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腊八粥。一出锅,香气四溢,我这只小馋猫一眨眼间,从十米外跑到了这儿。口水都馋的流下来了,实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气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我从来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们杭州,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就是在清扫的时候,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节的由来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岁寒将尽,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欢乐的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
分享于2023-05-25 15: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