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怎么写?下面是我们九月范文网小学作文素材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
转眼之间就到了一年中最末的时候,春节的除夕。我的家乡在千身湖,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快乐的笑脸。
除夕的这一天,大家一大早就开始在门上贴对联,在屋子的门上贴上福字。因为贴对联和福,以工整抒发了美好愿望,而且为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气氛。我也在我的房间门上了福,我把福倒的贴意思是福到了。
之后,家家户户飘出了鸡鸭鱼肉的香味,我们家也不例外,也开始了做年夜饭,但我们在厨房外面的也没有闲着,妈妈从抽届里拿出几张红卡纸,又拿出了几把剪刀,还有一本剪纸大全,提议,我们一起剪纸吧!大家一齐同意,看着剪纸大全剪起来,开始剪一点都不容易,但是我还是一会儿这里剪破,一会儿那里剪破,但我没生气,而耐心的剪下去,!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的剪出了双喜,其他人也剪的非常好,我们十分高兴。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餐桌上的菜有鱼、有虾、有排骨和饺子等等。光看看就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我立马拿起筷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活像几天没吃饭的人一样,而且在餐桌上爷爷奶奶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又吃了好吃的,又有了红包,我的心里是吃了蜜一样甜。
吃过年夜饭,我们一家做在电视机旁看春节年欢晚会,一个个节目让我日不暇接,其中我最喜欢看看小品,让我看的哈哈大笑。
这天晚上还有一个活动就是守岁,就是十二点之前不可以睡觉,这对于早睡的人真是个难题。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3
我的老家在广东肇庆,那里的过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气氛的,只是现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现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这些东西满街都有得卖,这个真是完全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首先,快过年了,还离春节一个月呢,家家就开始了办年货,全家人都买新衣服,买糖果、桔仔、水仙头等,还有买好面粉、花生、绿豆等。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这个是肇庆特产),提前预约人手,一般都有十几个人一起包。就讲我吧,一个月都排满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约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乐意去,因为有得吃嘛,自己亲手包的,做个记号,一会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会一边在油窝里炸,哈~~试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砖头在路边搞起一个大灶,用一个或二个大窝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个小时才行,不能断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会发莓。街上的行人多起来了,热闹起来了,特别是阴历二、五、八是墟日,那种景象真是让人开心,街上的彩灯、彩花、灯笼、红旗全都挂出来,小孩子开始叫爸妈买好鞭炮烟花等着过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来放鞭炮烟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年饭,吃完饭后就把长鞭炮挂起来,一到零点,家家户户都准时放长鞭炮,代表开始过年,那时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样,“噼噼啪啪”声,感觉整个城市都震耳欲聋。过年日子是不准扫地和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也不准骂小孩子,这个要到开了年才行,开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长鞭炮家家户户都出去走大运,就是围着城里走一圈子,不准走回头路,呵呵……那时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烟花满街都是,还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烟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开心。走完大运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烟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数人都不会睡觉的。大年初一早上,家里就要煮粉丝和汤圆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园玩,初二以后都是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边收到利是那边就跑去买鞭炮烟花玩。
在过年一个月里,每天都有鞭炮声,开心的景象到处可见,天天都还在过年一样,让我想起都回味无穷,那时的好玩和开心,现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开始限期开放放鞭炮烟花了,不知什么时候全中国都可以放呢?我想为了挽回往日的中国过年气氛,可以放鞭炮烟花的日子不长啦。
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很多,不信你看,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怎么样,我们家乡的春节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4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风俗,那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晚上舞龙。
“鼓咚咚,咚,鼓咚咚,咚……”哪儿来了一阵击鼓声?难道有什么特别的节目在广场上表演吗?
刚一走向广场,就见到一片火红的灯光在路道上跳舞,看戏的人们响起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十几位舞龙者有的伴奏乐器,有的舞着龙,有的在喝彩……
只见那龙,全身都是火红的鳞片,一片连着一片,中间没有一丝缝隙。龙头上长着75度至85度的嘴,头上两个龙角向后倾斜,鼻子上长着两条又细又长的龙须,上面还有一双既圆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舞龙开始啦!只见一位魁梧的大汉手上举着一个跟足球一样大的龙珠,上面镶着五彩缤纷的花纹。龙看见后,立刻直奔龙珠,随着龙珠升腾。大汉在龙面前把手中的棒子抡了几大圈,龙也随它,一圈又一圈的盘起。过了一会儿,龙似乎累了,停留在半空,身子围成一个大圈。
接着龙珠又上下摆动,龙紧追不舍,也跟随着上下摆动,犹如海面上刮起了一阵风,把浪吹掀翻了。不一会儿,龙珠直冲云霄,龙也不甘示弱,一圈一圈往上盘,仿佛这是一座黄鹤直冲太阳。龙珠见状,马上缓缓下降,准备落入人间。龙可不想放弃,仍就跟龙珠一起下凡。最后,龙珠边上下摆动,边围着广场绕圈,龙也在它的带领下形成连绵不断的山脉。
这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讲到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节时的情景,清明节上上坟,扫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以往我都是在长沙过清明节,没有去扫过墓,更没有接触过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清明节我在老家过,在老家过必定有特定的习俗了。
清明节这天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年一到清明节,我们便要举行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在这一天我们还要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等活动。在这一天我们还要吃许多美食,比如说:鸡蛋、青团、篙子粑粑、艾粄等,其中我比较喜欢青团。
青团是一种甜品,用菠菜做的。首先要准备好材料。将菠菜焯掉水,放入料理机里,加入少量热水,搅打成绿色菜汁,加入糯米粉和澄粉还有白糖混入面粉里和成面团。然后加入猪油揉匀。接着将面团分成一份一份的,按扁,取一份放上你自己喜欢吃的馅,最后用手慢慢推上去收口,点上油脂放入蒸锅内蒸八分钟便可以了。
每当妈妈一做好,我和弟弟便一人拿一个,先猜猜是什么馅的,再咬一大口看看猜对了没。当我拿到豆沙馅的时,便得意地对弟弟说:“看!我吃到了你最喜欢吃的豆沙馅!哈哈哈!”
青团虽然美味,但不一次不能吃太多。没吃过的人可以试一试,真是人间美味呢!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6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端午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屈原因受奸人陷害,投河自尽,人们划船追赶拯救。岸上的人则是把食物投下江去,以免水怪吃了屈原,这才有了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也是我们这几天最忙的时候,一大早,我们就要把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辟邪,以保安康。有时邻居还会过来互相祝贺,端午节的热闹气氛洋溢在每人心头。
而端午节最大的事莫过于包粽子,事先准备好粽叶和米,米要在前一天夜里泡下,使米膨胀,煮得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可是偏偏,平时细心的妈妈今年却变成了愣头青,今天才想起泡米。妈妈这时也毫无办法,只好去请教外婆。外婆说道:“晓燕啊!长这么大,怎么还那么健忘啊,你只需要用热水泡上一小时就行了。”妈妈悻悻然地跑了回去。
开始包粽子了,这次轮到我发愁了,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叶中,再想想粽子那金子塔的外表,手足无措。妈妈走了过来,露出了会心的一笑:“来,过来看。”只见妈妈手拿两粽叶,一翻,变成了三角,放入米,再放豆沙和枣或放肉,再放米,手接着一翻,绳子一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经过多次尝试,也开始变得顺手。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边聊边包,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你瞧,邻家的那个“小公主”也相当积极,一连包了好几个粽子,但她也遇到了和我同样的问题,弄得到处都是馅渣子儿,人们见了,不禁哈哈大笑,可“小公主”却不肯停手。只是狠狠瞪了那几个起哄的人一眼,就掘起嘴不理他们了。盘中的粽子越来越多,样子也各不相同,谁包的粽子一清二楚,大人们手法娴熟,手一动,粽子就出现在盘子中了,孩子全神贯注,汗水直流,也包不好一个。但是大人虽笑,却从不骂孩子,只在一旁静静地看,有时指点两句。终于粽子包好了。“这包得怎么看都不像个粽子。”我在心中暗想,但大人却说“真棒!”这情景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包粽子。
终于,粽子包好了,粽子一个个排队跳下了锅。刚出锅的粽子清香四溢,男女老少无不流露出喜悦的笑容。这让我感叹祖宗的智慧,还让我知道家人的意义。包容是家庭组成的原因,包容对方,包容对方的一切,包括缺点,才能让家庭坚实、稳定。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7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而且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晚饭也和平常不一样,要吃汤圆。
大约五六点了,“怎没还不开饭呀,我都快饿死了。”在一旁的我不耐烦地说道。这时,爸爸说到院子里放鞭炮去,我便去跟爸爸一起看一看。爸爸把鞭炮挂到树枝上,拿起了打火机。“噼里啪啦”,鞭炮声就便响了起来。“开饭了,开饭了。”终于听妈妈喊道。
我闻声一溜烟就跑到了屋子里,一坐到椅子上,我伸手接过一碗元宵,圆圆的白白的好像一个个乒乓球。我迫不及待的品尝了一个,是黑芝麻的口感润滑鲜嫩真是太棒了!那种香喷喷的气味让我回味无穷。吃完元宵后,我便来到了院子里去看爸爸放烟花,还没有开始,我们一家又等了一会儿,烟花终于开始放了,因为离得太近了,看的非常清楚,仿佛就在头顶一般,忽然,弟弟说了一个字,“看”。
我只听到‘嘭’地一声,仰起头来看到一片片烟花在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花瓣飘在空中真是美极了,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像萤火虫般满天飞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开了一般!看的要数“大礼花”,朵朵犹如火山爆发,嫣红、翠绿、金黄……烟花虽然只是短暂的暂放,但它留给我的却是美好长久的回忆。
汤圆的美味,家人的团圆,烟花的美丽让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习惯。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8
还是不太适应家乡鞭炮声的噼里啪啦,家乡深夜依然灯火通明,家乡烟花?烂的闪耀天际;在城市里就连20__跨年夜都是寂静无声,只有手机和电视作伴。怪不得说家乡的春节最特别,最有年味。
农历腊月廿十多时家乡就热闹起来,小贩们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大街小巷都摆满各种各样的年货,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都随意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年货。大年三十那天,大家都忙着贴春联和门神,到处喜气洋洋,一派新年气息,红红的祝福语映衬着人们红红的期许。在中午的时候都要祭祀香火神和祖先,每家每户都带着鸡、肉、饭、酒水、水果、元宝,还有一颗虔诚的心去拜祖先,感谢这一年来的一切,喜悦、收获、挫折和泪水。拜完年后还要放鞭炮除旧岁。年夜饭摆满了鸡鸭海鲜,亲人们因团聚而开心的笑容为春节添上了别样的温暖。还有一项特别的风俗,从今晚一直到初三必须整夜亮灯,今晚的十二点放鞭炮还要下床踩地板,为自己下一年的事情做得踏踏实实。
大年初一清晨有些冷淡,可能因为昨晚整夜的鞭炮和烟花而兴奋吧,清晨都听不见喇叭声,似乎是不愿吵醒还在酣甜睡梦中的人们。大街小巷的商店都关了门,放眼望去只剩满地的炮灰和斜洒下来的几道晨光,伴随着蹦蹦跳跳的小孩的身影,拉开了新年的第一天。旭日东升,小镇开始热闹起来,锣鼓喧天,游园、舞狮、耍武术、球赛,显扬出一派喜洋洋的节日气氛。今天的饮食比较清淡,而且忌操刀、杀生,只能吃斋,显得更加清淡。
初二在乡下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拜年。但初二拜年的意义不同,重在为新的一年祈祷,希望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接下来就回归往常一样了。初六左右回乡下过年的人都陆陆续续地返回工作之地,小孩安心学习,大人忙于工作,生活似乎步入正轨,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在正月十五那天,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又激起了人们的热情。元宵锣鼓相继擂响,大人小孩都放下手中的活,都来观看游行,只见游行大队浩浩荡荡,一辆辆花车闪着五彩缤纷的灯光开过,几个小孩宛如叠罗汉一样搭得一个比一个高,头旗、红绿大旗、六国牌、八宝花、狮子班、彩龙、锣鼓棚、八音队、飘色台……甚为壮观,围观的人们也被这气氛感染不停地呐喊助威。
突然有点不适应城市的静谧和一如既往,天空还是那般蓝,有时望着望着,就开始想念家乡的树叶年糕,还要多久才能回家乡过那个别样的年?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9
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饭桌前,桌上丰盛的年夜饭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火锅里沸腾的猪排也在诱惑着桌前的人。四口人一边吃,一边说笑。姐姐运气好,一下子夹了个鸡翅膀,妈妈打趣道:“吃了鸡翅膀好会梳头。”淘气的妹妹放弃夹着的猪尾巴,将目标转移到姐姐身上,眯缝着眼睛:“唉,原来你把鸡翅膀都独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会梳头。”“你也不错呀,吃了猪尾巴也就不会流鼻涕了。”鸡翅膀长了脚的飞到妹妹的碗里。一家人大笑。,快乐和温馨在昏暗的灯光下弥漫。
时钟已敲响了八点,一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盘,和谐的分配竟使这碗盘也发出叮当的赞叹声。(《团年饭》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喔,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跳进跳出。父亲和叔伯忙着贴春联年画,母亲和婶婶忙着端菜上桌。平日里怕吵闹的爷爷奶奶坐着看着,脸上写满幸福。屋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
“开饭了,开饭了!”随着这声吆喝,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涌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让人联想到物体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的状态。
“菜好吃呀,到底是儿媳做的呀!”爷爷啧啧称赞道。奶奶也微微点点头,表示赞许。夫唱妇随,爷爷奶奶还是恩爱得很哩。面对满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风卷残云地大干起来。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热火朝天,犹如节日的盛会。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0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在湖北随州,那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也很有趣。
就拿我们的年夜饭来说吧。我们吃年夜饭是在早上。为什么早上吃年夜饭?妈妈的回答是:吃年饭时,天空越来越亮,寓意明年日子越过越敞亮,生活会越来越好!
大约凌晨四五点的样子吧,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就已经把一桌香喷喷的年夜饭准备好了。瞧,餐桌的正中间摆的是一条红烧鲫鱼,寓意年年有余。还有一道必上的菜——“鸡”,意味着吉祥如意,除了以上两样家里准备的还有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等。
这些美味佳肴虽在眼前,我们却不能先吃。因为在我们开吃之前,还要先来祭拜一下我们的祖先。家里的每个人轮流为祖先瞌头拜年,许下愿望。祖先们先“吃”好后,我们才开始动筷子。席间,一家人在一起互道祝福,边吃边聊,开开心心,别提有多热闹!
年三十的晚上,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刻,因为长辈们要给我们发“压岁钱”了。我们兜里揣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和大人们一起守住旧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过后还有元宵节,元宵节我们这里的节目有,看花灯,猜灯迷,吃汤圆了,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元宵过后,意味着春节就结束了,大人们开始上班,小孩们开始上学!
虽然春节过完了,可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个春节了!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1
我们溧阳有个习俗,新年来临前,家家家户户都请祖宗。我家也不例外,我们会请老祖宗们回家过年,俗称请祖宗、做羹饭,这是一种祭祖形式,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请祖宗的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每年我都会跟着爷爷、爸爸一起请祖宗。爷爷告诉我,请祖宗是为了祭祖、怀念祖先、先人。奶奶负责准备好祭祖的食材,有猪头、雄鸡、鲤鱼、肉圆、豆腐、青菜、萝卜丝、小团子、苹果、酒水、碗筷、小酒杯、蜡烛一对、香一把、香炉……我和爸爸按照爷爷的指示,把八仙桌摆到大厅正中间,桌子上方放一条长凳,然后左右两边各放一条长凳,下方不放凳子,地上放一个草蒲团,磕头用的。爷爷把食材、器具摆放到桌子上,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摆放好了。我好奇的问爸爸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东西。爸爸娓娓道来,准备的这些材料都是有讲究的,都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食材一般是三荤三素,三荤一般是鱼、肉、鸡,三素一般为豆腐、青菜、萝卜。还会有猪头、猪手、猪尾巴,鱼必须是一整条鲤鱼,不扣腮、不去鱼鳞,鸡必须是雄鸡而且要会打鸣的。我听得全神贯注,不时的点头。
爷爷开始主持仪式,他先把香炉上的蜡烛和香都点着,大家要保持严肃不能说笑。接着,爷爷拿了几个元宝在大门口点然,一边点元宝一边嘴里振振有词的说:老祖宗们,回来吃年夜饭啦!话音刚落,我看见爸爸开始给老祖宗们倒酒。桌子的三面,各放着三个酒杯、三副筷子,爸爸倒好一次酒就磕一次头,一边磕头一边嘴唇不停地念叨着。爸爸磕完头,我就立马跟上去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祈祷老祖宗们保佑我们大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酒过三巡,爸爸给老祖宗们添饭。我和爷爷在大门开始烧元宝,爷爷一边点元宝一边说:老祖宗们,拿去用啊!我不停地把元宝放进去。爷爷说:烧元宝时要虔诚,元宝要慢慢烧。不要用木棍去挑动元宝,否则会弄破元宝。很快元宝都烧完了,老祖宗们都拿到了。这时,我听到爷爷在说老祖宗们,吃完饭,慢走啊!我抬头看到,爷爷一边说一边在挪动长凳。
夜幕已经降临,请祖宗也接近了尾声。我若有所思,请祖宗虽然是传统风俗,但是在举家欢庆之日将老祖宗们请回家,是对祖宗先辈的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同时,爷爷和爸爸的祈祷,是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我们后代平平安安,是深情的祈福祝愿。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2
端午,会令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赛龙舟,吃咸鸭蛋,包粽子……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除春节外最喜欢的节日。
在端午节前几天,我迫不及待的地往外婆家赶,争取当第一个包粽子的人。一想到长长的、宽宽的粽叶,用两手握住,往里一拐,做成漏斗状,放入糯米,一想到自己会包粽子了,我就无比兴奋。
端午这天,无疑是最兴奋的日子。一大早,我便抓起老早就就编好的蛋袋,挂在脖子上,拾一颗淡绿色的咸鸭蛋,空着肚子,在河边和伙伴们抢个好位置,等待龙舟。我们的兴趣自然不在龙舟上,来是为了随手摘朵蔷薇,将一片片花瓣抛入水中。
没过多久,肚子便饿了,掏出还存留着一丝温气的咸鸭蛋,剥开蛋壳,小心翼翼地用手捧着,用牙齿一点一点地啃——一半是因为舍不得一下子吃完,一半是因为太咸了。咽下咸咸的蛋清,就是粉粉的、微甜的、油光闪闪的蛋黄了。用舌尖一点一点地舔着,享受着小小的金黄色的快乐与幸福,就像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呷着一盅上等好酒似的。
咸鸭蛋吃完了,人也看累了,便回家吃粽子。剥开一层又一层的粽叶,露出一角棕色的糯米,咬一口,淡淡的粽香便在嘴里漾开。
赛龙舟、吃咸鸭蛋、包粽子……这些传统节日里,包含着小小的幸福。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3
春节是在农历初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点睡可大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春节。春节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会给我们吃长寿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过早饭后,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肉、饭,等东西。家人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后,爷爷就会,拿出一个大铁盆,然后再把纸钱,纸折的金元宝和假钱一起放入盆中燃烧。爸爸则是拿了一根长香点燃,然后,拿了一些鞭炮到门口去放,一阵阵鞭炮声传来,弟弟妹妹吓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后还得再拜一次祖宗,但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纸燃尽时,就是要上酒啦!这也是我们小孩子兴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一人拿一杯酒,往铁盆里,倒嘴里还要说一句:“老太喝酒。”
由于这次肺炎的缘故,我没有出去拜访亲戚,就只是在家里祭拜一下祖宗。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4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吃粽子。
我家的粽子是三角形的,用粽叶裹着,里面是糯米饭,但是在米饭里你可以加一些东西,肉肉呀、枣子啊、甜枣啊……都可以加进去。还有一种三角形的,跟我们这里包法都不一样,很长。那个三角形头很长很长,粽叶是绿色的。
到了端午,奶奶老早就准备粽叶和馅儿,好包粽子。我本来是想学包粽子的,结果不仅没包成粽子,还弄得一团乱。
奶奶用熟练的手法包了一个粽子,我没看清,就叫奶奶再来放慢动作包。先将粽叶卷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将馅儿放进去,再拿一个粽叶盖住,最后用绳子绑好。哇,这样就包好了一个粽子。
我拿来一片粽叶卷成了一个三角形,但是我加陷进去的时候,发现下面好大一个洞在漏馅儿。我马上把粽叶打开把馅儿弄出去,再重新包一个,这次包的非常的好,下面一点洞都没有。
放馅进去了,一不小心手一抖,米全撒了。奶奶生气地看了看我:“你是来帮忙的,还是在捣蛋呢?走走走,不要你包了啊。”
“奶奶,求你了,你就再让我弄一次嘛。”我哀求道。这样,奶奶才答应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
晚上,奶奶将粽子从锅中端了出来,她随手拿了一个粽子剥开,放入嘴中,嘴巴一动一动的,脸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我见奶奶吃得这么香,我也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既精致又好看的粽子。
可是,当我手一碰到粽子时,便被这高热的温度给烫到了,我立马将手缩了回去。奶奶怎么这么牛逼,居然能承受这么烫的温度,不愧是一双饱经风霜的手啊!
弟弟很好奇:“姐姐,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我想了一会儿:“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包粽子是为了将粽子扔进屈原尸体所在的河里,防止鱼虾、螃蟹等吃屈原的尸体。”
“哇,你好厉害!你怎么知道的?”弟弟不可思议地说道。
“聪明人自然知道,而且这都是常识。”我不屑地回答。
端午可以包粽子,可以吃粽子,但是同时还带着一丝纪念!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5
以前的端午节都是和父母在公园度过的,但是今年的端午节却是在农村度过的。而且,这次端午节我也过得与众不同。
早上两点多钟时,我起床穿好衣服后走出门去。一般在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起床去踏青。但是我想:一到端午节就踏青未免太没意思了。所以我突发奇想——去放羊。
我拿起鞭子,大舅在前面领着羊,很像一只“头羊”带着羊群。我在后面挥动着鞭子,赶着羊群。不一会儿,就到草地了。羊们一头扎进草地里吃着那些绿油油的草,大舅则坐在一旁听着收音机。我望着那大片的草地,那绿色美得让人无法形容。这种绿色在城里是看不到的,在城里甚至连草也看不见几颗。我看的如醉如痴,禁不住躺在了草地上睡着了。
早上五点多时,我回到了大舅家,早餐是粽子和煮的自家鸡下的鸡蛋。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过端午时拿鸡蛋和小朋友们比赛的情形,上小学时,班级里举行了敲鸡蛋的比赛,拿鸡蛋小的那一头互相敲击,赢得那个鸡蛋会被我们称为“鸡蛋王”,然后,“鸡蛋王”会在我们的注视下被他的主人吃光。想罢,我拿起鸡蛋互相敲击,然后,我将剩下的那个赢了的鸡蛋吃得一干二净。
傍晚时我和大舅一起去接舅妈。舅妈在温室大棚里摘了一天的豆角。一到了那儿,我就钻进了大棚,那豆角秧已经顶到了棚顶,豆角也已经长得很长了。大舅把豆角都装上车后,没有了我坐的地方,我也就只好坐在了“豆角车”里。可是我觉得还是躺着比较舒服,便躺了下来。一路上的颠簸就犹如坐过座山车一样刺激,像要掉下去一样。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火炕上,围着饭桌,吃着饺子,感到非常开心。
今年的端午节给我留下了许多快乐而又很美好的回忆,他已经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永远也忘不掉。我很希望明年的端午还能在农村度过,它虽然不像南方一样热闹,却使我无法忘记。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6
拜年,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我的家乡福建,拜年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家中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旧时要行跪拜礼,后逐渐改为作揖鞠躬,虽有鞠躬行礼者,但大多只说些“拜年”、“长寿”之类的话。长辈在接受小辈的拜年之后,要赏给红包或红桔等。
第二种是亲朋好友之间的拜年。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新年发财,主人也以作揖回贺。小孩也会得到一份“压岁钱”,至少也有两个红桔。亲友互相贺年,入门要高声说“新正如意”,对方要回答“大家,大家”,以表示彼此皆如意。贺年要带二枚红桔,一些糖果之类,对方把礼品收下,红桔奉还,以表双方都吉利。不过必须先到亲属中的长辈和老师家中拜年,否则有失礼仪。但去的第一家不可是姓王、吴、桑的人家。
现在拜年之俗仍然盛行,而且增加了和电话拜年的新内容。新年钟声一响,人们便拿起电话向亲朋好友贺年,既及时,又便捷。电话拜年的习俗也流行起来了。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7
老家的春节,总是让我很愉快。
老家是可以放鞭炮的,这也是我喜欢春节在老家过的一大部分理由了。
春节期间,老家大街小巷都有卖烟花、鞭炮的,我经常买一大堆回去玩。有一次,我们喜欢上了用脚踩地上的摔炮。不知是谁先想出来的主意,把摔炮铺在阳台门口,当时正是晚上,阳台没灯,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更别说脚下了。一切准备就绪后,便让弟弟喊妈妈过来。没想到,由于我们一直在一旁”不怀好意”的坏笑,妈妈觉察到了什么,转身走开又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我们只好悻悻地自己去踩“雷”,当鞭炮的火光四射伴着我们的脚舞动的时候,刚刚的一点儿不“如意”已经烟消云散。我们就这样在阳台兴奋地玩了一个晚上……小的鞭炮我玩过,大型烟花我也喜欢。有一次,买回来了几大箱烟花。大人们手里拿着打火机,把引线点燃后便立马跑开。过了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便在天空开了花。正当我看着天上的烟花的时候,突然有人喊了一声:“看,降落伞!”我向天上仔细一看,立马发现了有什么在向下坠。啊!好多美丽的“小伞”呀!原来这种烟花冲上天还带着一团软软的纸絮,当火药在天空炸开后,这些纸絮也如仙女散花,从天空旋转而下宛如降落伞一般,漂亮极了,浪漫极了!
过年最喜欢的还是红包了。以前都是拜年的时候,小辈跟长辈讨要红包,长辈们图开心吉利也很爽快大方。但说句心里话,这种“讨”要红包的方式真不如这几年在手机上“抢”红包快乐。一到了过年,家族群里就开始活跃了,我们也会拿回被爸爸妈妈关“禁闭”的手机,加入到抢红包的行列,无论这些三姑六姨,叔叔,舅舅在哪里,只要他们有手机,在线,我们都可以通过手机送去语音祝福,最后总不会忘记关照:“赏个”红包呗,只要红包一出,就看谁的手快,网速快并且运气好,紧接着就是截图晒谁抢的多~有时候一连几个红包同时上,激动地你都不知道抢那个,有时一连几个红包你都慢半拍一分抢不到,开始怀疑人生~一个小小的微信红包,也许就是几元钱,但在除夕夜把我们整个家族联系在了一起,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热闹”。
这就是我在老家过的春节,我最喜欢的春节!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8
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可多了,有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但我觉得最特别的还是大年初一的拜年。
拜年的由来是什么呢?原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顶长独角,口如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为此,人们只好准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食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慢慢的,流传至今就形成了“拜年”的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早上,鞭炮声络绎不绝,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威武的门神,还有的挂上两大红灯笼呢?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这一天不仅大人们开心快乐,见面就相互说着吉利的祝福话,更是小孩子们激动不已的日子。看,我一大早就起床去拜年了,为的是拿到更多的红包。首先,我见到奶奶和爷爷就兴奋地把双手合起来,放到胸前祈诚的欢声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话音刚落,我就满脸期待着,激动到眉毛都飞起啦!下一秒两个红通通且厚厚的红包就出现在我面前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接过,并大声喊:“谢谢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满意的笑了。我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哼着小歌,蹦蹦跳跳地跑到邻居家向其他小孩炫耀并趁机再向长辈讨红包去。我每遇到一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做那套拜年的动作,说着吉利喜庆的祝福话,这样红包也越来越多,看着口袋里满满当当的红包,开心得像心里攒着一罐蜜似的。
拜年是家乡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我最喜欢的风俗了,这样既让我拿到了不少的零花钱,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多好呀!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19
春节到了,它伴随着凛冽的寒风来临了。人们一改往常,不再守着温暖的房屋,结束了“宅生活”。瞧,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就连刺骨的寒风也被感染,不再侵略房屋,拍打窗户,还吹散空中的云彩,将太阳解放了出来。而在这隆重的节日里,买新衣,买年货,做大餐,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家也不例外。
早上起来,太阳毫不吝啬自己的光辉,将阳光成片成片的洒向大地。耳边也充满了来自串串鞭炮的轰鸣。随着爸妈、姐姐去买新衣服。街道上,一辆辆汽车呼啸而过,一扫往日的冷清。走进商店,人来人往,嘈杂的人声和广播声混成一团。店内,有的在和同伴商量着衣服款式的挑选,有的在柜台处和营业员讨价还价,还有小孩在衣服架下乱窜……我们一家各挑了几件衣服,然后在妈妈的几番砍价下,终于,成功地赢得了降价后的衣服,跟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妈妈走出了商场。这才发现,许多商店又重新开张了,门口挂着的灯笼,贴着的对联,都绽放出欢庆的色彩,无一不在证明——春节到了!
时光飞逝,欢乐的下午已经结束,转眼间,夜幕降临,春节联欢晚会的帷幕已经拉开,内涵丰富的小品,幽默搞笑的相声,美轮美奂的歌舞表演,为这一年的结尾,上演了一出精妙绝伦的盛会。
突然“啪”的一声,楼下响起了鞭炮声,我们一家也来到楼下放鞭炮烟花。只听一阵阵噼里啪啦声,我感觉耳朵一阵轰鸣,只剩下鞭炮还在响,慢慢地随着火光消失,声音也逐渐消减,又听“咻”的一声,一个光点飞出,直冲云霄,等到后力已竭,这才“啪”的一声完成了它的使命,结束了它短暂而绚丽的一生。然后又一个光点似箭一般冲出,可不再只有他一个孤单的身影,一个又一个与他一般大小的光点,升至空中,炸裂,形成一场盛大的烟花雨。
这一年结束了,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0
春节,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一个重要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人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置办年货,家家户户忙得热火朝天。广西也不例外,人们祭祖守岁,让除夕这一天独具特色。
除夕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广西的渔民们就在咚咚的太鼓声中为祭祖活动做准备了。大家陆续来到祠堂,祠堂前的空地上摆满了祭祖用的酒肉,祠堂内,一座慈眉善目的神像伴着一排排先祖牌位,在红烛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神秘。渔民们祭祀的是妈祖,他们坚信,妈祖能够保佑自己平安出海,满载而归。鞭炮在四处繁响,太鼓声和铜锣声不绝于耳。
祭祖仪式过后,便是舞狮表演。渔民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观看。伴随着激烈的鼓点,那头色彩斑斓,装饰华丽的“狮子”,摇头晃脑,还时不时一蹿一跃,活灵活现。几个顽童往狮子的脚前扔了一小串鞭炮,“嘣,嘣嘣”!短暂而剧烈的响声,吓得狮子慌忙抬脚,向后急退,又背过身瑟瑟发抖,这惟妙惟肖的表演把人们逗得更乐了。
广西的舞狮,俗称“南狮”,“醒狮”,人们认为舞狮可以驱鬼避邪,舞狮的形式也丰富多样。狮子出场,先是“喜”形于色,接着被外物阻挡骚扰,不胜其烦,“怒”发冲冠。好不容易去赶走骚扰,棘手的问题又来了,木桩太高跳不上去,难免伤心,曰“哀”。经过几番折腾,狮子终于跳上木桩,少不了一番庆祝,扭身摇尾,“乐”在其中。哎呀,一串鞭炮袭来,“惊”也就顺势上场,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狮子真是怀“疑”此生。喜、怒、哀、乐、惊、疑,这六大表演形式,正是南狮起舞的精髓所在。
舞狮的高潮是“采青”。人们事先在演出场地的最高处悬上一棵生菜。精力旺盛的“狮子”在梅花桩边上蹿下跳,忽一抬头,看见高处有棵生菜,便跃下地,不断向上张望,抓耳挠腮,犹豫不决。过了半晌,猛的一跃,叼住生菜,匆匆咬碎,再吐出来。围观的人们拍手叫好,这就是“采青送福”。
舞狮表演结束,祭祖活动也就进入尾声,太鼓铜锣和鞭炮声渐息,喧嚣过后,留下满地喜气洋洋的红色碎屑。到了晚上,渔民们在自家庭院里,燃起熊熊篝火,架上烤肉,呼朋唤友,相互聊起今年的收成。孩子们则去海边点起期盼已久的烟花爆竹,将心愿撒向天空。他们追逐着,嬉闹着,累了就躺在沙滩上,数一数天上的星星。色彩鲜艳的烟花装饰着夜空,篝火燃着,孩童叫着,大人聊着,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这就是广西渔民们除夕守岁的美妙画卷,除夕大摇大摆离去,新的一年正在大步流星地来临……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1
家乡的风俗有很多,有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这些节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过外国也有节日哟!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种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些人可能会把粽子放在水边祭拜屈原。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风俗,人们会把粽子放在水边,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过端午节时,还要划龙船,那场面可热闹了!划龙船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人山人海了,有时挤都挤不进去,所以来早点来。划龙船开始时,现场更热闹了,人们会拿着粽子在旁边大喊:“加油!加油!…”队员们拿着桨奋力划动着,哪一队先到终点就会得到奖品,那奖品想都不用想当然是粽子了。
中秋节也是我过得传统节日,中秋节必须吃美味的月饼,月饼的陷也有很多,人们都喜欢吃。关于中秋节的来源,也是有一个传说的,就是嫦娥为了不让一个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后升天了,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把这一天叫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可真悲伤啊!
不过,有些人会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为了赞美嫦娥的高尚品质。中秋节是我最爱的节日,因为奶奶会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吃晚饭时,难免会拿几个月饼吃,奶奶有时要哄我,就会把月饼放在嘴边,说几个故事,再给我吃。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节,每人都要一口气吃几个月饼,月饼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过中秋节总是开开心心的。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2
说起家乡的风俗,一抓一大把,不过在我众多家乡的风俗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了。
家乡的端午节就有很多的风俗,什么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等等。家乡端午节这一天可热闹了,家乡里的人们也都很重视这一个节日。
每年的端午节,家乡里一些年老的长辈们就最喜欢聚在一起讨论着这端午节的来历了。我们听着长辈们口中的楚国士大夫屈原的事例,听得津津有味。也正是从家乡里这老爷爷的嘴里,我们才在年幼的时候就深深的了解了这一端午节,并且也将屈原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端午节,粽子是一定要吃的。用粽叶包裹出来的粽子,然后一蒸,粽肉里带上了粽叶的芳香,别有一番滋味。我家里人都很喜欢吃粽子,并且我们还喜欢一起围坐在小院子里,坐在树荫下吃这香软的粽子。
家乡的人们也对粽子情有独钟,在我们这儿还有一套流传下来的包粽子的手艺。我们包出来的粽子可好吃了,所以,端午节我们一般不会去买粽子吃,而是自己包粽子吃。因为家乡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有时候邻居家之间是会相互赠送粽子的。久而久之,我家乡里的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也就有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串门送粽子。毕竟我们包的粽子是不同口味的,我们相互赠送着粽子,也就相当于换一种口味。
家乡的端午节,我们也会划龙舟。家乡有一处湖泊,每年的划龙舟比赛就在这一片湖泊上。湖泊的周围包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大家都想看个热闹,也都在划龙舟比赛开始的时候吼上两嗓子。
我很喜欢家乡里的端午节,这可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我相信我家乡里的人也都会喜欢这个节日。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3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我家乡的清明节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清明节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当然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去瞻仰民族英雄,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如果没有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会有我们的美好未来。我们用这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学习中去。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将来更好地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故有“清明前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农民伯伯在清明前后种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会有好收成。人们也会纷纷栽下了一株株小树苗,美化自己的家园,使神州大地变得更加郁郁葱葱。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春天把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万物复苏,万紫千红。我们趁着这美好时光,带着相机,去山上,田野踏青,寻找春天的足迹。
清明时节,风筝也耐不住寂寞,凌空而飞,翩翩起舞,绽放于蓝天,如鱼得水,俯仰漫游。小朋友们手里拿着风筝,一个个欢呼雀跃,放飞了童心,放飞了快乐,放飞了希望。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我们用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各种活动来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4
春节是个很热闹的节日,各个地区过春节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五花八门。而我外婆家的过节方式也是十分新奇。
除夕那天,天刚亮我就被鸡给吵醒了,睁眼却发现,外公外婆早已起床,给门贴上了春联。我穿好衣服看了看钟,才早上五点,此时贴好门联的'外婆点燃了一束香火和火把。我很是好奇,就问了问旁边的妈妈:“妈,外婆这是干嘛?”“这是这里的习俗,除夕这天早上每家每户都要派家里一个人点燃一束香和火把,拎一个水桶到山上的泉水边,把带来的香火先插上,然后往泉水里丢几枚硬币给水神,接着用水桶将“新水”挑回家……”妈妈像讲故事一样,和我讲着我也像听故事一样专心地听着。
不一会儿,外婆回来了,还拎了一桶水,这时舅妈拿来一个碗,妈妈也给我拿了一个,让我喝一碗,之后家里的人也都喝了,喝完之后又各自忙各自的了,睡觉的睡觉,烧饭的烧饭。
大年初一根据外婆家的习俗,早上吃水圆,当天均吃素食。初二也是最热闹的一天,用香纸敬财神,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唱山歌,穿着当地的服饰跳舞,还会在空地上举行活动。全村人民挤在那块地上,看着空地上的人们精彩的表演,那一天全村上下家家灯火通明。
正月十三至十五期间,人们在谷坪大开歌堂,日里唱“欢冬久”夜里唱“欢古。”正月十五夜里到别人家菜园摘几片菜叶回来,青草也要抓一把,称为“偷青”……
等正月十五过后,年的味道开始疏散。工人们开始返工了,孩子们各自回校上学。老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期盼……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也是我觉得家乡最独特的习俗。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5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又叫做过年,还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我的家乡也有独特的风俗,就拿来过年来说吧!
贴对联
过年时每家每户门前都要贴红彤彤的对联,对联又叫春联,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家家门前贴上对联后年味浓浓,喜气洋洋,追天对量的时间是不同的,我的家乡贴对联在早晨,一大早起来我就急匆匆穿上衣服。挑拣春联:年丰人寿千家乐,莺歌燕舞万里春。我先把胶粘在对联上,再贴在门上。节日的氛围立刻有了,贴对联的寓意是祈求人们在新的年里,人们过着快快乐乐的日子。
放炮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晚上我们在外面放炮。说起放炮就要从传说说起,每当大年30的时候年兽出来吃人,虽然他是年兽,但是他也有怕的东西呀。比如红色的对联和红色的鞭炮,年兽的嘴很大很大,就像个黑洞,身上黑黑的所以当代人就把竹子烧得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就会把年兽给吓跑,所以过年就要放炮。
30晚上时针指到12点,一瞬间噼里啪啦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来,家家户户都开始放鞭炮了,天空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桃花……五彩缤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的真美丽呀!
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她,我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而感到自豪。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6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7
风俗,是一个地方的节日习惯,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而我家乡的风俗也许很常见,但却是我们家人温情的体现,体现这是一个温暖的家。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和家人吃上一桌团圆饭,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而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可不只有吃这么简单。包饺子,贴春联,挂灯笼……这几个活动中,要数包饺子为头牌!
“包饺子喽,包饺子喽!”在这大年三十,我最爱听的就是这话。我们家的饺子都是自家和面,自家调馅,自家包好。这些工序可为饺子增添了不少的风趣。这不,拿出一个盆儿,面粉往里儿倒,加水,和面。将手洗净,触碰那柔软的面团,用手搅和。静置一段时间后,将面揉搓成长长的一段,再用刀分切为小段,搓圆。再用擀面杖擀面,擀成圆形。这边母亲在忙活,我就去父亲那瞅瞅吧!父亲熟练地操着刀,切着菜板子上方正的肉块,搭配着事先切好的芹菜,搅和在一起。添上些许调味料,继续用筷子搅和,美味的馅料就完工了!看完爸这波工程,我回到了我自己的岗位,包饺子。
拿起一片薄薄的面皮,握在掌心中,馅料不多不少,正好一勺。面皮对折,用手粘合面边。一下……两下……三下……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啦!嘿嘿,最后一步——下锅!将一整盘饺子倒入锅内,沸腾的水“扑哧扑哧”地吹着号子,“扑通,扑通,扑通。”饺子玩起了跳水……
我的家乡虽没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但却拥有着人情味儿,很浓,很浓。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8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
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29
太好了!太好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在清明节,我的家乡有许多习俗。比如:碰鸡蛋、吃鸡蛋、测前途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测前途了。
听奶奶说,测前途是她们小时候玩的一种游戏。先在几碗热腾腾的面条下面放以下几种东西:钢笔、硬币、布、纸……如果抽到钢笔,说明你长大可能是一个写东西的;如果抽到硬币,说明你长大可能很有钱;如果抽到布,说明你长大可能做裁缝;如果抽到纸,说明你长大可能是一个设计师……
听起来还挺有趣嘛!我请求奶奶让我也玩一次,奶奶答应了。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来到餐桌前一看,桌上已经摆了五碗冒着热气的西红柿鸡蛋面了。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说:“选一碗吧!”我犹豫了一下,心想:选哪一碗呢?我可真想长对透视眼,看看每一碗下面各放着什么。唉,没办法,只好由天听令了。我拿起中间的那一碗面,下面居然是一支英雄牌钢笔!我惊奇地对奶奶说:“奶奶,奶奶,我抽到了一支钢笔!”奶奶也高兴的说:“哟,我孙女有出息了,长大能去写东西的了!”我也欣喜若狂,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我兴奋地叫醒了爸爸妈妈和叔叔,告诉了他们刚才事情的经过,他们都夸我本事大。我美滋滋地吃下了这碗西红柿鸡蛋面,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奶奶小时候玩的游戏可真有趣,过清明节真好,到明年的清明节,我一定还玩这个游戏的!
家乡风俗六年级春节600字篇30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依照祖先留下的古老习俗,放鞭炮、贴春联、收压岁钱、吃年 夜饭、守岁、拜年等。现在,让我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春节习俗吧!
首先是在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八粥其实就是八宝粥。在一些地区,还有其它饮食习惯。然后,就是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传说古时官府在这天举行祭灶仪式,后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因此称为“小年”。祭灶是祭灶神的,人们祭了灶神,就收买了灶神,让灶神上天在玉帝面前说说好话,保佑新年平安。
腊月二十四主要是扫尘。在随后的几天,年味儿就逐渐变浓了。人们要洗浴、蒸馒头、贴春联,大街小巷挂着各式各样的大红春联,让人们一下感觉春天到来了。春联在很久以前是用桃木符制的,把喜庆的句子刻在桃木符上。桃木红红的,红色象征着喜庆红火,预示人们的生活红红火火。演变到现在我们使用印制的春联,人们把喜庆的春联贴在自家的大门、小门上,另外还倒贴着一个“福”字,寓意“福(倒)到了”。
大年三十的年 夜饭也就是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述说着一年来的收获以及来年的打算,外边不时响起一阵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五颜六色的烟花,年 夜饭一直持续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大年初一大早,拜年就开始了,小辈给长辈拜年,求得压岁钱。
过了大年初一,人们就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年味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会慢慢的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