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范文网 > 作文 > 作文素材 > 阅读
论语阅读答案11篇 word A4格式

论语阅读答案

如何构思一篇精彩的作文呢?下面编辑小月为你们精编的论语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1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①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③。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

[注] ①达:通达,显达。②闻:有名望。 ③下人:下,动词。对人谦恭有礼。

(1)子张与孔子对达的看法有何区别?(2分)

(2)请简要分析孔子在回答子张时所阐述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9.(6分)

(1)子张注重表面名声,而孔子更注重品德和礼义。(2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孔子从内在修养和对待他人等方面,提出了士只有做到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体察人情、不慕虚名,才算的事是真正的通达。(4分)

[参考译文]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如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划线的“子曰”的“子”在这里指的是谁?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说__________;②省__________;③信__________;④女__________;

3.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4.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语言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写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 春秋

2.①愉快;②反省;③真诚、诚实;④同“汝”你

3.D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5.“略”。(此题答案不唯一)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3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①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②,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注释】①孙:通逊。②难:后患。

(1)君子体现了孔子对人格的追求,请概述孔子心目中君子的特点。(4分)

答案要点:①重视个人修养,敬业敬人,使族人和百姓安居乐业;②具备三项道德:仁爱、智慧、勇敢;③坚持四项原则:正义、遵礼、谦逊、诚信;④做到处处思虑,遵守规范,避免过错。

(2)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孔子君子人格观的社会价值和对你的启示。(8分)

答案要点:社会价值:①孔子的君子人格观,确立了君子的标准,赋予君子修齐治平的重责,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擎起了中华民族的脊;阐发并规范了中华民族子孙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正因为如此,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高歌依然萦回中华大地的上空(2分);为我们树立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在当前社会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于我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品位、弘扬民族精神,重塑民族形象、强大民族根基、振兴民族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分)。

自我启示:略(4分,只要联系文本与自身实际,答出两点以上启示即可记满分)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贤思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赞成广交友,他说:________________;曾子强调交友要讲诚信,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填原文)

5、“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lún yùn

2、“悦”的古字,愉快。

好的地方

3、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意对即可)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只要围绕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对自己学习帮助大来谈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6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

2.

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消除对立,和睦相处,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有朋自远方来()

A.从

B.自己

C.主动

(2)人不知而不愠()

A.恼怒

B.烦恼

C.熟识

(3)温故而知新()

A.原因

B.旧的,学过的

C.事故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朗读下面几句话,看用哪种语气才恰当。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填空。

(1)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A

(2)A

(3)B

2.D

3.①反问语气

②陈述语气

4.(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8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①怨是用希:是用,因此;希,通稀。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2分)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9.(1)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②不计较过去的仇怨。(每点1分)

(2)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因为孔子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孟子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孔、孟的理由各2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②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③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9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学者朱熹把《论语》、______、《大学》、《中庸》四部著作合称为“四书”。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诲女知之乎!()

(4)是知也。()

3、理解性默写。

(1)请写出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的生活学习实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孟子》

2、(1)yuè愉快的意思

(2)yùn生气,发怒。

(3)rǔ同“汝”,人称代词你。

(4)zhì同“智”。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说:学习了并且能够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略”。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10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注】①终食:吃顿饭的工夫。②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1)下列各项中,对《论语》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这一章中,论述了孔子追求仁德的自我修养及其重要性,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

B、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对贫贱也是不喜欢的,可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与地位,慢慢摆脱贫贱,而不能走歪门邪道。

C、仁是人的主宰,是人们的主导思想,离开了仁,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也达不到仁的最高境界。

D、人们必须正确把握仁,以仁作为操守。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3分)

答:

【答案】

(1)D(“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错。孔子是说,君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泰然处之;在失意时,也不颓丧、怨叹。顺利时要依靠仁而成功,失意时要依靠仁而安定,而不为环境所左右。)

(2)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论语阅读答案600字篇11

文言文阅读。

《论语》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⑥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 )

(2)学而不思则罔( )

(3)死而后已( )

(4)勿施于人( )

2、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反省 (2)迷惑 (3)停止 (4)强加、施加

2、(1)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2)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意对即可)

3、“略”。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共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承宫①,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据《后汉书》改写)

注释

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走送之( ) (2)卒获有所闻( )

(3)因忘其猪而听经( ) (4)见而欲笞之(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10.甲乙两文都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合实际谈谈(3分)

答案: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共9分)

9.(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

(2)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注意“怪”的意动用法)(2分)

10.围绕“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来谈感受。(联系实际1分,感受2分)

译文

承宫,琅琊姑幕人。年少时丧父,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便忘记了他的猪,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前往去向承宫索要(他的猪)。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春秋》这本经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初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走送之( ) 硕师( )

援疑质理( ) 卒获有所闻( )

3.选文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4.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6.读此段文字,对你有何启示,请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1.宋濂 明

2.走:跑 硕:大 援:引 率:终于

3.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4.勤奋好学、谦虚诚恳。

5.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效仿。

6.略(围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来谈即可)

父亲的期望阅读答案0

父亲是个修车的,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一天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一家六口的生计。但修车毕竟是个累人工作,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还不太懂事的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

记得我上中学的前几天,,父亲带我上街。当路过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看了看我脚上的鞋,说:这双鞋太旧了,到镇上去上学哪能没有新鞋?爸给你买双新的我说:爹,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但父亲还执意要买。虽然是最便宜的,但我还是感动得泪水在眼中打转了。父亲把鞋给了我。我把它搂在怀里,像搂着宝贝似的。

开学那天,父亲放下手中一大堆要干的活送我上学。一路上,我沉默不语,父亲则好像很轻松。我们翻过一座山坡,便来到了学校的门口。临别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儿呀,到了学校课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你是爹的希望啊!父亲走了……望着他亲远去的身影,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年轻和英俊,但永远消磨不了他对儿子的牵挂和期望!

我呆呆的站着,脑海里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苍老而疲惫的脸。此时此刻,我觉得背在肩上的,不仅仅是书包,还有那父亲那声叮咛和希望。

1、照样子,写词组

苍老而疲惫牵挂与期望

2、用不仅仅……还有……写一句理解、感激父母或老师的话

3、这是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作者回忆了在我很小的时候,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上中学前几天,父亲();开学那天,父亲()。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位()的父亲。

4、阅读写人的文章,要细细品读人物的外貌描写。请你——划出描写父亲的脸和手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5、我在文中两次流泪了,请你用~~划出相关句子。从两次流泪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年轻和英俊,但永远消磨不了他对儿子的牵挂与期望!这句话深深刻在了儿子的心中。二十年过去了,儿子终于实现了父亲的心愿。有一天,他回到家乡,见到了年迈的父亲,会出现一幕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把你的推想写下来。

参考答案:

1、照样子,写词组

苍老而疲惫(年轻而活泼)牵挂与期望(思念与祝福)

2、用不仅仅……还有……写一句理解、感激父母或老师的话

老师不仅仅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有那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您的启蒙之恩永身难忘。

3、这是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作者回忆了在我很小的时候,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一天到晚忙碌在修车铺里);上中学前几天,父亲(带我上街买新鞋);开学那天,父亲(放下手中一大堆要干的活送我上学,叮嘱我好好念书)。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位(慈爱,坚强,无私)的父亲。

4、阅读写人的文章,要细细品读人物的外貌描写。请你——划出描写父亲的脸和手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饱经风霜,粗糙,苍老,疲惫。从这些词语中,我读懂了父亲很年迈、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经历了很多风雨和挫折。

5、我在文中两次流泪了,请你用~~划出相关句子。从两次流泪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虽然是最便宜的,但我还是感动得泪水在眼中打转了。

望着他亲远去的身影,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我体会到了作者被父亲的行为和话语深深地感动了,对父亲深深的爱。

6、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年轻和英俊,但永远消磨不了他对儿子的牵挂与期望!这句话深深刻在了儿子的心中。二十年过去了,儿子终于实现了父亲的心愿。有一天,他回到家乡,见到了年迈的父亲,会出现一幕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把你的推想写下来。

二十年过去了,儿子终于实现了父亲的心愿。有一天,他回到家乡,见到了年迈的父亲,一下子跑过去抱住了他,眼泪随之流下,激动地说:爹,我成功了,我把你的梦圆了!父亲欣慰的笑了,一边拍着他的背,一边说:好孩子好孩子……两人沉醉在快乐之中。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同学们能够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一种期望,对我们的爱。

童趣阅读答案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常蹲其身

(3)以丛草为林 (4)盖一癞蛤蟆也

7.翻译句子。(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8.“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事?作者是怎样产生“物外之趣”的?(5分)

9.根据上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3分)

答案:

6.(1)同“僵”,僵硬。(2)这里指自己。(3)把……当做……(4)原来是[(1)通假字的解释,一定要先答出所通的字,然后再解释意义。(2)“其”是文言虚词,要注意其语境义。(3)“以……为……”是文言固定句式。(4)“盖”是古今异义词,要识记它的古义。]

7.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8.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事;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奇特。(概括事件,可采用“什么+怎么样”或“谁+做什么”的格式。)

9.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等。

羚羊木雕阅读答案0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第①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2、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可文段中并没有描述她的心理活动,你能用一两句话万芳的所想吗?

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段对人物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5、为什么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6、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果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搭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7、与第一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8、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想一想,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

9、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10、课文与第③段文字相照应的是哪一段?

参考答案:

1、无可奈何、被逼无奈等

2、示例:我俩是好朋友,她不会无缘无故反悔,我怎能这样对她呢?

3、这句话是自然环境的描写,用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境。

4、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5、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6、揭示了大人们的狭隘、重财轻义的观念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7、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8、应该是有恐慌、焦急、气恼和期盼的眼神。

9、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懂道理。她也知道羚羊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者物是深明情理的。

10、课文倒数第3段: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咱俩还是好朋友’。

答案作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将士注坡跳壕(督促) B.援疑质理(引述)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 D.右备容臭(臭味)

【小题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征于色,发于声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D.四支僵劲不能动

【小题3】对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讲述了幼年读书求学的艰辛和用心之诚恳专一,也为下文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做了铺垫。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诚实守信的性格特点。C.选文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记叙往事,现身说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悟,很有说服力。 D.选文表现了作者刻苦好学、严于律己的品质,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有时遇到他发脾气,我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就再去请教。(4分)

(2)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2分)

解析【小题1】D中应是“香味”。

【小题1】B中“被”通“披”;C中“得”通“德”D中“支”通“肢”。

【小题1】抒情表达方式不够合理。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阅读答案作文

①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浮沉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豁达的襟怀。

②豁达的人,有着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尖刻、势利、贪婪、嫉妒几乎与他无缘。他潇洒、坦荡、热情、开朗,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更不会文过饰非,甚至于暗箭伤人,它是一条江、一条河,滔滔滚滚,直奔向大海。

③豁达的人,有着宽容的气度。听到逆耳忠言会报以感激,听到谗言诽谤则一笑了之。在他面前,你不必为说错一句话担惊受怕,也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惴惴不安,因为他是个明智的人。他知道:人,包括他自己,是不可能没有错的。

④能战胜千百次失败后的沮丧,百折不挠,重新奋起,是豁达;不为讥讽、中伤、打击、陷害,义无反顾,走自己的路,是豁达;到山穷水尽处,仍能眺见碧海蓝天,是豁达;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和弥补自己的短处,是豁达;能够摆脱荣辱祸福、成败得失的狗苟蝇营,是豁达。豁达是人活着的一种境界,是生存的艺术。

⑤豁达的对立面是狭隘。狭隘的人总是斤斤计较,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吃亏。高尔基曾经说:“有些人在‘获取了荣誉’后,就长出一个极其丑陋的‘自负的脓包’。 ”自负的人看谁都不入眼,还谈什么豁达胸襟?《太平御览》里有个“妒花女”,见花就踩,闻香说臭。因为花与容相联。花的美触痛了她的嫉妒心,于是干出蠢事。

⑥其实,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豁达能带给自己快乐,但又无法制止内心的各种猜疑。以致陷入世事纷争而不能自拔,没一天安稳日子。

⑦狭隘的人如何变得豁达呢?首先要多和豁达诚恳之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为人之道。其次,要摒弃各种世俗杂念,并自觉远离那些堵塞心胸的噪音和画面。生活中许多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要有聋者、盲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当我们掩上双耳,即听到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勃发之声;当我们闭上双眼,即看到心中无限的世界美轮美奂。心境变宽了,并且纤尘不染!

⑧“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让我们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努力成为一个真正豁达的人。当然虽然豁达宽容是一种美德,但也不应盲目宽容,失去原则,对于那些用心险恶的行为,我们也应给予反击,绝不宽容。鲁迅先生的一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做了很好的诠释。豁达的人也决不会让农夫与蛇的悲剧重演。

1、请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2、试分析第⑤⑥⑦段的论证思路

3、选文第⑧自然段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

1、把人生比作诗、歌、舞台,生动地阐述了世事有浮沉的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面对世事浮沉想要悠闲自信,我们得有豁达的襟怀;语言富有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首先狭隘的人总是斤斤计较,不肯吃亏的观点并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这一观点;然后论证狭隘的后果;最后论证变狭隘为豁达的方法。

3、不能删。这句话是补充论证豁达不是盲目宽容,不是毫无原则,体现议论文论证过程的完整性、严密性。

阅读答案0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__

(4)吾母垂涕扑之 涕: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以衾拥覆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教之为吟哦声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1分)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②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分)

(1) 假:借 (2)质:询问

(3)被:同“披”,穿着(4)涕:眼泪

12.( B )(2分)

13.①(只填序号)(1分)

14.( C )(3分)

15.(4分)

(1)译文: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2)译文: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童趣阅读答案0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A、果如鹤唳云端( )

B、项为之强( )

2、翻译。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句话中作者的观察对象是谁?“项为之强”一句反映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作者认为富有情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鸟鸣;通“僵”,僵硬

2、慢慢地用烟雾喷,使它们冒着烟雾边飞边叫。

3、 夏蚊 富有童趣、充満好奇心与想象力、观察事物比较专注等

4、结合课文,联系现实,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第一要留心一切事物,他细观察;第二,要善于联想,充分发挥自已的想像力;第三,要从联想与想像中产生美 好的、奇特的意境,使自已“乐在其中”。(意思对即可)

答案作文

你见过山茶花吗? 山茶花,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有的一棵树..

你见过山茶花吗?

山茶花,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有的一棵树上就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呀!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清凉入人心脾,但又不会刹那间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深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轻绡(xiāo :丝织品),才可以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美啊……

有一次 我问一位老农 山茶花为什么这么美 他乐呵呵地说 你没看到山茶骨朵的那股特别的劲儿

我这才注意起花骨朵来。果真特别!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骨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的骨朵是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积蓄着,下的功夫这么大,花的力气这么多,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啊,山茶的骨朵,好一股特别的劲儿。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2分)

2、“ ~~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1分)

3、用“‖”把第二自然段按“总分总”分为三层。(3分)

4、写出第四自然段的段意。(3分)

5、依据短文内容简要回答问题。(12分)

(1)文中写山茶花的美,先写 美,再写 美。

(2)山茶骨朵的特别表现在 。

(3)山茶开的花很美的原因是 。

(4)文中写山茶花的白,和高山飞瀑一样的是,不一样是 。

6、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山茶花》答案

1、,: “ ? ”: “ ? ”(2分:错一个扣0.3分)

2、画“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1分)

3、第一层:第一句:第二层,第二句;第三层:最后一句。(3分:每层1分)

4、山茶花的花骨朵很特别。(3分)

5、(1)颜色 形状

(2)花一谢就冒出来年新花的骨朵

(3)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积累

(4)晶莹,清凉入心脾;不会刹那间消失(12分:每空2分)

6、对山茶花的赞美喜爱(2分)

下载全文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