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怎么写?下面是我们九月范文网春节作文频道给大家精编的14篇关于小年由来传说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1
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2
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所以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差一天。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最悠久的。从清朝雍正年间,皇帝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为了不重复祭拜,顺便把灶神也拜了,后来这一天祭拜灶神的传统被保留下来。到了民国,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干部家里二十三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3
小年的主要民俗就是祭灶。祭灶就是祭祀灶神,并送灶神上天。
因祭灶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小年也称“小年夜”。祭灶前,凡是生火做饭有炉灶的人家都要请灶神。将灶神请回家后,一般贴于厨房锅灶上方,或是置于神盒内,或是直接贴在墙上,目的是揭开锅就能让灶王爷看到锅里的东西。让其品尝民间百味,了解百姓疾苦。
祭灶时,需要一些供品,各地的供品又各不相同,一般有灶糖、水饺、粉团、枣山摸等几种。
灶糖,又称“搪瓜”,因其多做成团形,像瓜形,中空,故得名。灶糖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也有用江米磨粉加怡糖制作的。灶糖的粘性特别大,入口粘牙,所以有的地方又称为“胶牙搪’。用灶糖祀灶,俗信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上天后无法说人的坏话;又因其味甜,俗信灶神吃搪后嘴变甜,就会多说好话。在北京,因为灶糖是按照关东的传统制法做成,故得名“关东搪”。山西地区则统称“麻糖”。在上海、江苏,灶搪的形状呈元宝形,也称“糖元宝”。此外,还有做成革养、葫芦以及一些小动物等形状的。
扫尘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此时要做好辞旧迎新年的准备,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窗花。山西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避遏;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凑和准备工作的紧张。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道出了儿童盼望热闹过年的心理。
小年六月六
布依族把六月六称为“过小年”,又称“敬盘古”。相传很久以前,布依族的始祖名叫“盘古”。他喜种稻子,和海龙王的女儿结为相亲相爱的夫妻,生了个儿子名横。盘古死在六月六日。为了纪念他发明的水稻种植技术,祈愿五谷丰登,人们要在这天“敬盘古”。这天人们要吃播米饭,喝擂米酒。播米饭用植物叶子浸染为五种颜色,象征五谷丰收。’有的人还屠宰猪羊,祭土神、灶神和地母,以镶灾祈福,预祝农田丰收。
因布依族所居地区不同,各地对节日的称谓、过节的内容也不尽一致。龙里、贵定一带称为虫王节,内容是祭虫王;望漠、册享一带称龙王节,内容是祭龙王;贞丰、水城一带视之为农祭节日;平塘、惠水一带称天王节;长顺及惠水部分地区称歌节;紫云县一带称赶六月桥、六月场,视此节为唱歌玩乐的日子。
小年除夕夜
仡佬族“过小年”即腊月三十的除夕,仡佬语称“打哲司”。备好酒肉,先以丰盛美餐敬祖。敬祖酒宴须八样以上的菜肴和八碗饭,敬祖主食不用粘米饭而只用糯米饭和糯米把,因为仡佬族祖先最初只种糯米。糯米把的摆设亦甚讲究。摆布寨仡佬族过小年摆糯米把的形式,李姓、张姓分别用13个、10个大小不同的糯米把重叠成宝塔形。传说这把的数目是远古祖先死后弟兄分家时得的财物数目的体现,老大老二老三各分得的牛、羊、猪的遗产不同而祭献糯米把的大小数量不同。叠成宝塔形来自传说清王朝派兵镇压仡佬族人民,仡佬族人民往西逃到南盘江的八达河,祖宗保佑,江水断流,仡佬族的人们过了河,幸免于难。于是,每逢过小年叠糯米把象征桥墩来纪念祖宗。黔西一带仡佬族在糯米把上插豆叶,以纪念其先民开荒辟地插草。过小年敬祖摆宴还有一特点是摆匙不摆筷。这是源于时代仡佬族最早的老祖公不用筷,只用瓢,因而现在敬祖宴桌上不摆筷而摆长柄小木瓢,又称“马匙”,这样,祖宗才能得到享用。祖宗受用之后,才能达到“保佑全家安康、吉祥如意、粮食满仓、人畜兴旺”的目的。敬完祖宗协再将桌上祭祖宗的各种食物倒回锅中,全家人才团聚会餐。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4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
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他们的罪行,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俗。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5
1、祭灶
传说,玉皇大帝在每个人家都派了灶神,用来监督该人家一年当中的所作所为,小年这一天很重要,是灶神一年一度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的日子,表现的好,就奖励,反之则惩罚。那怎样祭灶呢?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2、写对联
对联也就是春联,小年之后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写对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3、沐浴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这一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准备过年。
4、婚嫁
过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诸神上天,百无禁忌,因此有这样一段话:"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5、扫尘。
也就是大扫除,“尘”与“陈”谐音,所以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寓意吉祥。(也有二十五,扫房土的说法)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6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7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8
小年的由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9
小年的由来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
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他们的罪行,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俗。
小年的习俗
贴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
换灶神画像
小年这一天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大扫除
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忙活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沐浴理发
小年的习俗之一就是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按民间说法正月期间是不能剪头发的,否则头发就会长不出来的,小年期间把头发剃了,直到来年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可以再剪的。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10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他们的罪行,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俗。
具体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11
饺子
饺子就是小年的必备食物,在北方是很常见的,也是一种好的寓意。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麻糖
麻糖就是很多人知道的芝麻糖,混合了面粉,比较的酥脆,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火烧
火烧也是北方部分地区常见的过年食物,和酥饼是差不多的,火烧扛饿,也是古代饮食习惯流传下来的。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年粽
粽子代表团圆,不只是端午节吃粽子,其实也是可以选择过年吃粽子,糯米的黏性预示着家人团聚。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
关东糖
关东糖和麻糖是一类的食物,日子红红火火甜蜜常在,糖在古代是不常见的,吃糖只能春节吃。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米饼
米饼是一种小吃,年货糕点,另一种的大米制品,除了主食,还是可以作为甜品来进行食用的,也是寓意着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俗称小年,在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
面食
北方的面食就是一种神奇的存在的,面食衍生出的包子馒头在春节是很常见的,也是能很好的管饱,包子个大也预示着圆满。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吃汤圆
汤圆糯米制品就是南方常见的食物,黏性的糯米象征着团圆,小年当日要祭灶王爷,会准备一些斋品供奉灶王爷,以寄来年的风调雨顺。
包子
包子预示着团圆,包子的皮是通透的,也就是说明来年是一路好运气,没错南方人在这一天中还喜欢吃包子,在北方这种食物是随时都可以吃的。
年糕
南方的年糕糍粑,就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和麻薯是一类的,无论是炒制还是炖汤都是很不错的。要说起好吃的年糕,第一想到了就是南方了,在南方人的手中,人们总是能将这种食物做的多样又好吃。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12
关于这一节日的来源有很多种传说,这里跟大家分享比较常见的来由。相传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13
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汉族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汉族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汉族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汉族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汉族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二十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由来传说作文400字篇14
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有关,由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一位灶神来监督考察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每家每户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有欢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仪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过小年作文
过小年了!
昨天是小年,我和妈妈正准备放炮,正在这时匡正和他的爸爸妈妈也去放炮,我们顺路一起去了,先放我的轰炸机炮,轰!在地上打转的轰炸机炮,就象不听使唤似的,终于一声巨响,砰!砰!砰!地炸了。我说:“啊,这次任务失败了!”
于是,吴匡正放他的火箭炮,轰!火箭发射了,火箭炮象支箭似的往前冲。然后,打到了老干部处的椅子上,唐!唐!唐!匡正高兴的喊:“打中目标了!”接着我们放了一个又一个,我们还放了恐龙蛋……最后,是我的喷泉炮,轰!真美丽,我们围着它跳舞……
小年作文
这一天早上,我很早就起了床。因为到了祭祀的日子了。
吃完早饭,姥姥领着我上街买麻糖去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路人都有一袋麻糖在手里。我问姥姥:“为什么要吃麻糖呢?”姥姥告诉我,是用来祭灶的。“是不是灶王爷?”我迫不及待地问。她以微笑告诉我,是的。
回到家中姥姥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给我们讲起了祭灶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他做灶的记忆十分高超,人们称特为灶王。有一天,灶王突然病倒了。他的弟弟便想和父母分家。后来弟弟知道错了,向父母承认了错误,并把哥哥的画像贴在门口。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灶王的魂魄带上天去,并封他为灶王爷。
于是,灶王爷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每家人的行为与品德。人们每年这一天,都要祭奠灶王爷让他上天后在玉帝面前说些好话,来年有个好收成。
听完故事,我才了结了过小年的含义是祭典灶王爷。于是,我们怀着一颗对灶王祭典的心,把麻糖放在了他的排位前……
到了夜晚,我听见楼下传来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这如同雷鸣般的炮声,又使我联想起了灶王爷。
也许是出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吧。我相信,在这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中,人们会继续把洋溢着喜庆气氛的节日色彩传给下一代。让他们生活在拥有丰富的知识,与饱含着梦想的想象力之中。
小年的由来作文
小年的主要民俗就是祭灶。祭灶就是祭祀灶神,并送灶神上天。
因祭灶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小年也称“小年夜”。祭灶前,凡是生火做饭有炉灶的人家都要请灶神。将灶神请回家后,一般贴于厨房锅灶上方,或是置于神盒内,或是直接贴在墙上,目的是揭开锅就能让灶王爷看到锅里的东西。让其品尝民间百味,了解百姓疾苦。
祭灶时,需要一些供品,各地的供品又各不相同,一般有灶糖、水饺、粉团、枣山摸等几种。
灶糖,又称“搪瓜”,因其多做成团形,像瓜形,中空,故得名。灶糖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也有用江米磨粉加怡糖制作的。灶糖的粘性特别大,入口粘牙,所以有的地方又称为“胶牙搪’。用灶糖祀灶,俗信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上天后无法说人的坏话;又因其味甜,俗信灶神吃搪后嘴变甜,就会多说好话。在北京,因为灶糖是按照关东的传统制法做成,故得名“关东搪”。山西地区则统称“麻糖”。在上海、江苏,灶搪的形状呈元宝形,也称“糖元宝”。此外,还有做成革养、葫芦以及一些小动物等形状的。
扫尘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此时要做好辞旧迎新年的准备,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窗花。山西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避遏;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凑和准备工作的紧张。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道出了儿童盼望热闹过年的心理。
小年六月六
布依族把六月六称为“过小年”,又称“敬盘古”。相传很久以前,布依族的始祖名叫“盘古”。他喜种稻子,和海龙王的女儿结为相亲相爱的夫妻,生了个儿子名横。盘古死在六月六日。为了纪念他发明的水稻种植技术,祈愿五谷丰登,人们要在这天“敬盘古”。这天人们要吃播米饭,喝擂米酒。播米饭用植物叶子浸染为五种颜色,象征五谷丰收。’有的人还屠宰猪羊,祭土神、灶神和地母,以镶灾祈福,预祝农田丰收。
因布依族所居地区不同,各地对节日的称谓、过节的内容也不尽一致。龙里、贵定一带称为虫王节,内容是祭虫王;望漠、册享一带称龙王节,内容是祭龙王;贞丰、水城一带视之为农祭节日;平塘、惠水一带称天王节;长顺及惠水部分地区称歌节;紫云县一带称赶六月桥、六月场,视此节为唱歌玩乐的日子。
小年除夕夜
仡佬族“过小年”即腊月三十的除夕,仡佬语称“打哲司”。备好酒肉,先以丰盛美餐敬祖。敬祖酒宴须八样以上的菜肴和八碗饭,敬祖主食不用粘米饭而只用糯米饭和糯米把,因为仡佬族祖先最初只种糯米。糯米把的摆设亦甚讲究。摆布寨仡佬族过小年摆糯米把的形式,李姓、张姓分别用13个、10个大小不同的糯米把重叠成宝塔形。传说这把的数目是远古祖先死后弟兄分家时得的财物数目的体现,老大老二老三各分得的牛、羊、猪的遗产不同而祭献糯米把的大小数量不同。叠成宝塔形来自传说清王朝派兵镇压仡佬族人民,仡佬族人民往西逃到南盘江的八达河,祖宗保佑,江水断流,仡佬族的人们过了河,幸免于难。于是,每逢过小年叠糯米把象征桥墩来纪念祖宗。黔西一带仡佬族在糯米把上插豆叶,以纪念其先民开荒辟地插草。过小年敬祖摆宴还有一特点是摆匙不摆筷。这是源于时代仡佬族最早的老祖公不用筷,只用瓢,因而现在敬祖宴桌上不摆筷而摆长柄小木瓢,又称“马匙”,这样,祖宗才能得到享用。祖宗受用之后,才能达到“保佑全家安康、吉祥如意、粮食满仓、人畜兴旺”的目的。敬完祖宗协再将桌上祭祖宗的各种食物倒回锅中,全家人才团聚会餐。
小年的来历作文
灶糖
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过小年前后才上市的糖果。用这种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甘蔗
小年这天的甘蔗特别好卖。甘蔗因为“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备。甘蔗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
相传宋朝福州有个穷书生,祭灶日买不起供品,只好捡别人丢掉的甘蔗头供奉灶公灶婆,还剪了个纸马,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那日,灶公上天把此事告诉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让书生中了状元。所以,在福州传统的祭灶日里,至今还有吃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头的讲究,这样才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
元宵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荸荠
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年糕
年糕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农历小年又叫辞灶,就是吃了糕送灶王爷上天上去汇报工作。蒸了糕,放上枣,蘸上糖给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说说民间的好事。
相传伍子胥在建姑苏城时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砖”,百姓曾用“糯米城砖”解决了一时的危机。苏州人为纪念伍子胥,此后每到寒冬腊月,就准备年糕。苏州年糕的造型与城砖相似,而且煮后不腻,干后不裂,久藏不坏。
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
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小年祭灶习俗
在福州,不同身份的人祭灶的时间不一样。福州有句俗话“官三、民四、曲蹄五”,指当官者廿三祭灶,老百姓廿四祭灶,曲蹄囝(疍民,连家船民)廿五祭灶。
以前,灶公坑就设在厨房内面向灶的方向。祭灶这天,灶公坑也要打扮一番。香炉放在中间,两旁点上一对红蜡烛。烛台的旁边,一边摆上一个花瓶,一边摆上福橘。摆花瓶,祈求平平安安,而摆福橘,则祈求吉祥如意。
在灶公坑的下方,桌上摆着供品。灶糖、灶饼是用麦芽糖做成的,本意是请灶公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大家要把旧的灶公画像揭下来烧了,而不是撕了,意思是恭送他上天。
福州人祭灶日为何要吃甘蔗,还有个传说。相传宋朝福州有个穷书生,祭灶日买不起供品,只好捡别人丢掉的甘蔗头供奉灶公灶婆,还剪了个纸马,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那日,灶公上天把此事告诉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让书生中了状元。所以福州小年祭灶时,要保留蔗头。
在福州地区,祭灶还需要用到年糖年饼,又叫灶糖灶饼。相传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间视察每家每户的行为善恶,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到任,年末十二月廿四任满上天禀报,这时候家家户户都祭灶为灶神饯行。祭灶分两天举行:廿三夜“祭荤灶”,供品用鱼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隐恶扬善;廿四夜“祭素灶”,这时候年饼就派上了用场,祭素灶只供水果和灶糖灶饼,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坏,乱说一通。祭灶特别注重用糖,祭毕还抓一把糖在灶门口涂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所以传统的年饼一般都以糖馅为主。
为什么南方24过小年作文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小年”也叫“辞灶”。
辞灶又称送灶王爷爷,是一种洞庭节日习俗。汉族民间传说这一天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的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帮汉族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辞灶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
在我的老家都是晚上过辞灶,为了快点儿赶回家,爸爸开车到了100多迈。20分钟后,我们到了老家,只见奶奶用香纸做了十多个口袋,我问奶奶做口袋什么的?奶奶说:“这口袋呀,是让灶王爷去玉皇大帝那儿为我们要粮食的。”“噢,原来是这样啊!”奶奶又拿来一些香纸,准备跟口袋一起烧了,妈妈问:“这么早啊!”“辞灶辞得早,年年过得好!”奶奶这样回答。烧香的时候,妈妈出了一个大笑话,她说:“怎么在厨房里烧,不是应该在院子里吗?”“灶王爷还能跳到院子里?辞灶辞灶,灶是在厨房里的。”一屋子的人全笑了。晚饭是饺子,饺子出锅啦!为了表示对灶王爷的虔诚,奶奶先给灶王爷盛好了一盘,端面到天井里贡了贡,然后我们才开始吃的。我只吃了站个就饱了,奶奶看我吃得这么少,就说:“高源,你吃得太少了,这样的话,灶王爷不给你粮食了,你太浪费了。”听奶奶这么说,我只好又多吃了好几个,吃得好撑呀!
对了,爷爷还告诉我: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跟玉皇大帝的汇报很关键,所以在灶王爷程归天的时候一定要虔诚,多说吉利话。这就是我们老家过小年的一些风俗习惯。
——朋友们,回老家过小年啦!看看老家的辞灶囊过?
小年为什么分南北方作文
听爸爸说今天是小年,到了这一天,大人们开始忙起来了,打扫卫生,买好多好吃的,做好多好吃的,妈妈说我又要长一岁了,盼望着过年,好高兴,今天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泉城广场了,爸爸妈妈买了新衣服,可是没给我买着合适的,明天爸爸又要出差,去青岛,我想去,妈妈说怕火车上人多,怕我丢了,不让我去,不高兴,可是爸爸说回来后带我去玩,给我买新衣服,那也不错。
小年来历作文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小年夜的作文
1、祭灶。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2、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3、写春联。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4、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5、赶乱婚。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习俗作文
这算是一个民间传说了,不过现在农村很多人还是信的,于是会摆一些甜瓜啦,灶糖啦等甜食还有水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当然祭拜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祭拜灶王爷只可以男性参与,女性一律是不允许的哦。
分享于2024-02-02 14: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