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道德经作文1000字
参道德经作文怎么写?下面是我们九月范文网读后感频道给大家精编的5篇关于参道德经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参道德经作文1000字篇1
这个暑假读了道德经,说到起因其实只是BLOG上的朋友推荐的而已,看完了一本书有种别扭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感觉上和我印象中有点像但是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的感觉,实在难以形容,不知道是老子的智慧太高深我无法理解,还是心情郁闷所使然……
道德经分成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道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很多人将道理解喂犹如神一般的存在,创造万物的上帝,其实我觉得那并不正确,道创造了万物却不是刻意的,将道比作一个人,那这个人吃饭,睡觉,解手等,都是自然规律,他想要也得要,不想要也得要,并非上帝一样只是一自欲望,可有可无的创造,而是自然而然,不加刻意的,就好比一棵树,开花结果散叶,自然天成。这世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其价值,对立面也是相对存在的,在老子看来,提倡遵纪守法,也就同时在提倡违法乱纪,提倡一个方面也就同时在提倡他的对立面,世上有越多遵纪守法的人,也就有越多违法乱纪的人,这是恒等的,所以老子建议将2个都去掉,按照自然规律来做人,生活,这样就是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现在有种说法很好,就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其实人与自然并不矛盾,我们也本就是自然所生,但是为何会变的矛盾呢?因为欲望和才智,人类的过高才智导致了过高的欲望,然后产生出各种各样不必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摧毁着自然,而人类最终也必定毁于其中,科技一直是人们推崇的,可是不知多少人统计过人类拥有了科技以后变得多么懒惰,破坏了多少自然,使多少物种灭绝,让生物链受了多少破坏,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可持续发展,但是科技的利益过于巨大导致无人敢挑战他的可持续性,这是否也是聪明绝顶的人类的一个智障呢?
什么时候我们也应该想下,我们是要创造最长久的种族还是要创造最辉煌的种族,如果有一天一个神降临在你面前,告诉你,你现在有2条路,1条是你一辈子都不能有过高的成就,但是你能长命百岁,另一条是你从现在开始做什么事都成功,但是1周后你就会死,来吧,看看人们都会选择什么道路,人类的生死对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片土地或其他非人类饲养物种都毫无价值,为何我们可以将自己提高到万物之灵的虚无高度?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程度也许比不过芝麻,而这个只是仗着几分聪明的的弱小动物居然如此狂妄,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一直教导孩子们要改正错误,有错误不要紧,关键是改正错误,但是又有多少人想过,错误是能改掉的吗?保持优点改成缺点也许是这个世上最假的话之一,当一个人改掉一个错误时必定为了改掉这个错误而诞生新的错误来维持优点和缺点的相对平衡,如此以来就是向前走一步再向后退一步,说白了就是原地踏步,错误是无法改掉的,错误只能掩饰掉,掩饰掉的错误依然存在却不易被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缺点自然就觉得你这人不错了,那么一个人,本身不怎恶魔好,但是他擅长掩饰自己的缺点张扬自己的优点,这样的人就该被叫做伪君子吧?或者至少被评价为虚伪或不真的人,但是真正善于掩饰的人完全就被叫做君子,所以得到的结论就是完全不掩饰的人被叫做小人,掩饰了却没掩饰到家的叫伪君子,把自己掩饰的地地道道的叫君子,这不正是完全的病态吗?人类社会中许多像这样的问题完全不被人发现,却一厢情愿的向更高级社会迈进,实在不可思议……
道德经的本质道与德,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按照自然规律来最是的法则,掌握这些的人也许不能功成名就,但是一定能使自己的幸福指数达到一个飞跃,这就是道德经的作用,但是这个利益熏心的年代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呢?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参道德经作文1000字篇2
——独有感悟
开篇一个“参”字,体现出我早已熟读《道德经》了,其实不然,这本书是我读过所有古典名著中最难懂的一本,与其说是难懂,倒不如说是我愚笨,倒不如说这本书博大精深。
《道德经》又名《老子》听名字就知道它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只因它可算得是家喻户晓了,对啦!说一说,我为什么独选《道德经》这一本书介绍吧!《道德经》顾名思义,是校正我们品德思想的一个指向标,也是一本说明为人基本道德的文学著作,一谈到古典学说大家的,人们想到的肯定是孔子、庄子、墨子,在这儿,我就要为老子打抱不平了,孔子都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到没有,修身是排第一位的,不先学会做人怎么学别的东西呀!
好了,不废话了,说一说,我对道德经的感悟吧。道德经通篇谈到的道德最为多,虽看不明白译文,但我可以从一些老子的事件分析道德经的道理,就让我为你补充一下吧。老子据说有一位老师,叫商容。有一天商容病重,老子去看他,老子就说:“老师呀!你有什么遗言要交待吗?”商容有气无力地说:“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说着张开了嘴,“不在了”。那舌头呢?“还在”。你明白什么意思了吗?老子略微思忖了一下说:“难道是刚者亡,而弱者存呼?”不愧是老子,一语道破。
这就是《老子》一书的主旨了——天择物竟,弱者生存。
分析,思考一下这一句话。其实这句话有两面,对的也有错的。对的是:想一想,一个成语“树大招风”。如果刮台风,连根拔起的是树,可小草呢,基本上是纹丝不动的,天下至柔的是水,最战无不胜的也是水。可再想一下,刮台风刮起的是树,但每天踩在脚底下的不是草吗?如果每个人遇到大事时都当弱者,不为天下先,那我们还会有现在的社会吗?以上便是我对《道德经》的感悟了。
对了,告诉你哦!《道德经》可有意思啦!只要你能沉入进去,明天你就是文学大家。
参道德经作文1000字篇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曾经每天上学路上都会听到的“经典”,这也是听得最多的一句……
那时候每天清晨,带着惺忪的睡眼,被妈妈拽上车,车载CD就开始轮番的“轰炸”。低年级的我不知道所谓的“国学”,也不懂什么是“经典”。只记得妈妈整日的唠叨:《易经》是外经,《黄帝内经》是内经,它们是国学之首。小孩子们就应该多读一下《三字经》、《弟子规》、《老子》、《论语》……
九九八十一章,对于年幼的我而言,简直就是九九八十一难。每天早晨那么美好的沿途风景,就被这“该死”的“老子”《道德经》搅乱了。刚开始的时候,可怜的我是多么向往清静啊!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我也渐渐被迫或自愿或慢慢习惯的跟着CD诵读:第八章,上善若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老子在自然界万物中最为欣赏的应该就是水了,是“圣人”的化身,更是“道”的完美诠释。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一双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多思考,而不是多说话。
往后的日子没有再和父母一起同住,而是选择了离学校最近的外婆家,我那“可怕”的听经典的日子也终于结束了。到了高年级,有时候回想起来,我渐渐似乎懂得了曾经的那么一点点,正如妈妈常说的:女人应该柔情似水,以柔克刚,她和爸爸的“家庭战争”逐渐越来越少,我们一家人也渐渐其乐融融,我好开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现在坐在家里的车中,偶尔还会重头播放这一句经典。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知的那样。即将迈入初中的我,对未来之路充满着无限的期待和向往!
参道德经作文1000字篇4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非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倡导欲壑难填、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狂妄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经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实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呼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打动和难过,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参道德经作文1000字篇5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道德经读后感学习心得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分享于2023-06-15 1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