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高三900字
在忙碌的学习中,也要偶尔放松心情,下面我们给你们挑选的端午节作文高三,想必会带给你一些启发。
端午节作文高三900字篇1
看着桌上几个用粽叶包成的粽子,我便知道:端午节到了。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艾节、屈原日,是中国传统节之一。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艾草。
俗话说:“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在古代五月初五的端午代表一种凶兆,这一天疟疾、妖怪、瘟魔等等邪气都会来临,所以人们在门上悬挂艾草来驱赶他们。为了让人们更加远离他们,还要喝雄黄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这样邪气都不敢来找你了!但我要温馨提示:雄黄虽好,可不要贪杯哦!多喝雄黄,会使雄黄的成分产生砒霜,有毒哦!赶紧告诉身边的人,不过一般人我才不告诉他呢!
“五月初五是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关于端午的传说还真不少:有人说是纪念屈原,有人说是纪念曹娥,还有人说是恶日驱避。不过确实,早在屈原之前,端午就早已存在,都是为了纪念英雄。比如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为了救父曹娥于五月5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50年后的同一天,屈原不愿看祖国被侵略,抱石泪投汨罗江而死。所以,的端午也被称为诗人日与英雄日。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末斗水悠悠。”到了端午肯定要看赛龙舟呀,那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体,如今发展成赛龙舟。“莫问腕头缠白索,且将粽子吃沙糖。”小朋友们在端午节最爱吃粽子,相传屈原死后,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扑通”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先在这里打个结,再……”瞧!我正在做蛋网呢!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咸鸭蛋吗?在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人们一直在和瘟魔作斗争。许多人心神不好,最后斗不过,死了。人们见咸鸭蛋圆圆的,像一颗心神蛋,所以在端午邪气最盛时吃它,提高心神。为了不让心神受外界影响,人们编织蛋网保护它。还别说,古代人真迷信!
话说端午……
端午节作文高三900字篇2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等,我印象深刻的是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大家就会想起最爱吃的粽子的。小时候,我总爱问个不停:我最爱吃的粽子是用什么来包的?粽子里都是些什么?为什么粽子里的猪肉比我平常吃的猪肉好吃呢?面对这些问题,妈妈总是耐心地告诉我。原来粽子是由粽叶包成的,里面有红豆、花生米、糯米、猪肉、香菇、板栗、萝卜干和虾米。猪肉里面还放了五香粉,怪不得比我平时吃的猪肉好吃。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了床,提前把粽子的材料准备好。首先,把蘑菇和糯米分别放在盆子里,倒入水浸泡大约两钟头。在浸泡的过程中,妈妈让我和妹妹一起把草绳和粽叶洗干净,让弟弟把虾米放在盆子里,倒入温水,把里面的杂质洗出来。弟弟虽然手忙脚乱,但也很认真地洗。妈妈也让爸爸把红豆洗干净,并准备好炉灶。妈妈自己把适量的五香粉和其它配料加在猪肉里,准备腌制猪肉。我们全家人齐心协力,把这些材料准备好后便开始包粽子了。其实,包粽子并的没有那么容易,一不小心就会把粽叶弄破或者撑破。当然,对于爸爸妈妈这些老手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们熟练包粽子。好像变戏法似的,不一会儿,一个个大小相似的粽子就呈现在眼前,我从心底里佩服爸爸妈妈。过了一会儿,爸爸准备煮粽子了。大约过了一个钟头,我就闻到粽子的香味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刚出锅的粽子是什么味道,尝了一口,真好吃!于是,我也拿几个给忙碌了大半天的家人尝尝。爸爸妈妈趁着休息时跟我们姐弟几个讲述关于粽子的习俗。讲到精彩处,我们姐弟几个都全神贯注地听;说到激动时,我们姐弟几个也跟着手舞足蹈;提到疑问时,我们姐弟几个便七嘴八舌讨论起来。经过爸妈对端午习俗的介绍,我们姐弟几个对家乡端午节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年年岁岁花相似,可今年端午却不与往年同。因为,今年的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了香菇的香味和虾米的鲜味,还深入了解了端午习俗,同时又享受到与家人共聚欢乐的幸福味道,这必定会令我终生难忘。
端午节作文高三900字篇3
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当这个节日来到,插艾蒿,点雄黄、包棕子、戴香包、赛龙舟等各种活动都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令人惋惜的历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国,想起汨罗江,想起在中国历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学家和诗人屈原。
除了屈原,应该还有很多自己的亲人在这一天被我们一同怀念。我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无比思念我长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妈,我知道,她也一定会思念我的。
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对我的哺育和爱却远远超出了血缘的范围,在她精心呵护和爱抚下,快乐考试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端午节的棕子和香包,更让我无比怀念我的奶妈——那位漂亮健康宽容豁达的年轻女子。
是她在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时候向我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我在她的怀中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怀抱中一天天饱满、长大、变美。
我长大了,要进幼儿园和上学,城里和乡下的距离把我拉离了她的怀抱,但我的心却无法离开她,因为她把母爱的种子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乡下的小路和小桥,奶妈家的柴门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图画。
那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我在睡梦中就能闻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妈让小舅挽着蓝子天不亮就送来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几里路还温热的棕子,里面的各种豆儿和枣儿把糯米染得红红的,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撑得溜圆。
每年的这几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妈的棕子,我一直到现在都认为奶妈的棕子是吃的,谁都比不上。
装棕子的蓝子上还挂着奶妈亲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极了,是用各种丝线缠绕的小棕子的模样,小巧玲珑,香气芬芳,我挂在脖子上在学校向女同学炫耀着,高兴着,美着……
那感觉让我每次回忆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奶妈身边。
也有那么几次赶上在奶妈家过节,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兴的事,尽管我不会包,但还是象模象样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边上,拿着棕叶包着米和豆儿,拿着草捆扎,每到这时候,奶妈都会高兴的一边包着手里的,一边教着我,还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锅里一起煮,结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里面成了稀饭,尽管这样,她也从未责怪过我,还任我用手在盆里捞来捞去继续捣乱。
亲爱的妈妈,女儿现在仍然不会包棕子,不会缠香包,不是女儿不想学,而是女儿要把妈妈的棕子和香包永远永远留在记忆中,那是什么样的棕子和香包都无法替代的美的记忆,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过节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棕子,有没有香包?
女儿在这里为妈妈送上一份节日礼物,愿与您在梦中相会,亲手为您剥棕子,戴香包,亲口祝您端午节快乐!
欣闻国家已经把端午节和春节、中秋节一起列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虽然还没有规定为法定假日,但重视传统节日的步子已经迈出,我想您听到这个消息也一定会高兴的,因为您爱这个节日。
端午节作文高三900字篇4
昨天夜里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了——北斗七星。
而今天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都会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作文高三900字篇5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由来已久的习俗。据说,战国时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河自尽后,人们搜索他的尸体未果,为避免屈原的尸体被水中的鱼吃掉,人们就把糯米用叶子包起来,投入河中喂鱼。于是,吃粽子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在我的记忆里,包粽子的粽叶是我和奶奶在春天的小河边采摘的。清晨,河边的雾气刚刚散去,奶奶提着一个小竹篮,大步流星地走着通往河边的土路上,我跟在她身后,哼着小调,蹦蹦跳跳地来到小河边。苇叶青青,在河边摇曳。我们探着身子,尽量挑又大又肥的苇叶采摘。有时候这种丰腴的苇叶长在水边,奶奶很担心我滑进河里,便故意把捆成一小捆的苇叶扔到河岸上的苜蓿地里,我在开着小小紫花的苜蓿地里奔跑着。太阳升起来了,跌跌撞撞的大蝴蝶和胖胖的蜜蜂被我惊得不知所措。芦苇丛里传来清脆的鸟叫声,真是惬意极了!
包粽子的米是自家地里产的。奶奶家每年都会长半亩地糯稻,中秋时候收在家里,到了第二年的端午节前碾成晶亮的糯米。家里用不了,还会给左邻右舍送点。如果纯用糯米,太粘牙,也不好消化。一般都要兑上2—3成的大米,放在清水里浸泡个一夜就行了。
端午节的前两天,奶奶总是很忙的。除了把米泡在大桶里。还要将我们晒在屋檐下的粽叶取下,浸泡,然后在一大锅里烧开,一股清香便弥漫在整个屋子里,整个村庄里这时都氤氲着这种甜甜的香味。
端午前一天,奶奶起个大早,她先将粽叶在清水里又洗了一遍,并且用剪刀剪去粽叶一端两个月牙状的东西,然后整齐的码放在桶里。米从水里捞出来了,放在一个有着牡丹花图案的新面盆里。包甜馅用的蜜枣、葡萄干和红豆,包咸馅用的香肠和腊肉,都盛放在青花瓷碗里。
包粽子开始了。只见奶奶先将三片青色的粽叶圈成一个锥形,再舀起两汤勺米倒入漏斗状的粽叶,接着从青花瓷碗里挖了一汤勺甜馅,然后再添上大半汤勺米,神了,奶奶倒入的糯米正好与那锥形口相平。奶奶又捏了一下锥形,用一根粽叶沿着锥形的口封住,最后用线绳把粽子捆上,这样一个可爱的四角清晰的粽子就诞生了。
真是一气呵成啊!我也迫不及待地拿起粽叶,照着奶奶的方法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奶奶手里听话的粽叶,到了我这里却不听使唤了,还没等我拿绳子捆,馅就全散了。出师不利,我有点泄气。奶奶看出了我的情绪,笑笑对我说:“别着急,你看你的手那么小,拿三根粽叶拿不下呢。你从两根粽叶开始包吧!”边说边给我示范。听了奶奶的话,看着她一个个分解的动作。我跟着一点点地学。卷叶、加米、加馅、再加米、封口、捆绑,我包的第一个粽子终于“问世”了,虽然带着丑小鸭的稚拙,在那一堆漂漂亮亮的粽子里有些扎眼,但我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晚上,一家人包的粽子都汇集到一口大锅里,在清水中烧开,又用文火煮熟。这些当然是奶奶事后作为经验教给我的。我兴奋忙碌了一天,早就歪着脑袋睡着了。
端午节了。一大早就看见桌子上一瓷盆热气腾腾的粽子!扒开墨绿色的粽叶,那包着腊肉的粽子是红红的,油光可鉴;而那包着蜜枣的则是白白的,待咬开后才能觅得蜜枣的芳踪。
其实端午节活动很多,赛龙舟在本地也挺有影响,每年观看比赛的人都有很多,场面一度火爆。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我是没带过哩!对我来说,跟端午节联系得最紧密的记忆就是包粽子。
期待着明年的端午还和奶奶在一起包粽子。
端午节作文高三900字篇6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每每看到这个句子,心里总想起了屈原和他的端午。
若是过节,我的记忆总在老家中徘徊,当回到老家时,又是那么熟悉,老家感觉未怎么变化过,而城市中却常常焕然一新。新到令人不太熟悉,甚至无法适应。一切回到这里,都返璞归真了。
放下行李,打过招呼,我便发现空气中飘荡着一种特殊的味道——那是艾的味道!艾叶,好久不见了,我对艾叶并一陌生,曾经生过场大病,最张还是艾叶起了效果,我忽然发现各家门前都是挂着艾叶的,艾的香味飘荡在风中,伴随着艾叶被风吹断的声音,令人无比宁静,城市中端午节似平没人会挂艾叶到门口,不知是怕人偷拿去了,还是觉得房门紧闭的时候,放了艾叶也没用,只不过是个植物罢了,又招不得什么财。
回到了老家,自然是少不了吃的,更别说过节。过端午,吃得最多的肯定是粽子了,粽子与端午是无法分开的,就像屈原和他的《离骚》一样,犹如一体。粽子是婆婆亲手包的,虽不如买来的粽子美味,但吃着吃着,还是婆婆包的粽子,让我知晓了有种味道叫做家。那是种无法形容的味道,令浪子回头,令游者归家。令我为之动容。于是空气中除了股艾香外,还加一味粽香,一位母亲的思念。
暮色慢慢降临,是时候吃饭了。老家的布局很特殊,厨房和房子并一在一起,而是隔了个过道,而我则喜欢搬个凳子,坐在过道上,看来来往往的人们穿行于此,络绎不绝。大都是些不认识的人,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是什么使得人人都有股笑容?是这端午的一顿饭吗?说实话,更喜欢待在自家吃饭,并不喜欢去饭店中吃,家里吃饭更显温馨,而每逢过节更是如此,虽产在家中吃饭是上佳的,但却要花上半个下午去准备,看着婆婆进进出出的身影,却有些余心不忍,家里人多更需摆上两、三桌菜肴来招待亲人,可毕竟一年也就几次。艾叶的香味依旧飘散风中,我依旧坐在过道上等着开饭。
若是开了饭,怎能少得了酒?酒是为饭菜而生的,但我却不觉得有多么可口,我更喜于喝茶,老家找不到白开水,全都是茶,这茶可比不得《红楼梦》里妙玉那般讲究,水须是冬日天上落下的雪水,也不是那苏轼所说的“自在佳茗如佳人”般的好茶,它是世俗的,是柴米油盐醋茶中的茶,但爷爷对茶也是很珍惜的,茶需配得自己的水,而茶水须有个配得上的人来品,而在城市中,有谁能定下心来细细品这佳茗,细细品着茶之香、茶之韵?这老家的茶水入口是浅浅淡淡的苦涩,直至漫过喉咙,方能化去百味陈杂。渐渐的,苦味淡了,香味浓了,便如人一般,直至年过不惑,方能解开半辈子的羁绊,抱怨少了,享受多了。
品味这茶,也该品出了些道理,品出了些许人生的开端。就像早些年看到的一幅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酒使人沉醉,茶却使人清醒了。而我便忙里偷闲,品了一天的人生百味,看了一天的世态炎凉。
若是有一天,城中人也能如此般度过端午,那时端午便不只在口中,更在心中了,希望下次的端午,莫要只要吃出来的罢。刚好,回来时是第二天中午,而各大酒店中,依旧是桌桌爆满,今天请客,想必都是请些同事、上级吧!这饭局,大多都是弄不清的,而他们却陶醉其中,我还不能一味就厌恶这饭局,说不定将来某时,我也需请人吃饭,那时,只望能“出淤泥而不染了。”
吃出一个端午,吃出一种精神。风中,飘来一阵香味,是艾叶?是粽香?是茶?已是分不清了,但总是印在我心中了。
分享于2022-10-30 12: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