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范文网 > 报告 > 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5篇 word A4格式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怎么写?下面我们九月范文网实验报告频道给大家精编的5篇关于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篇1

分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利用物质在受紫外或可见光激发后发出的荧光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苯乙酮和苯酚的荧光光谱,探讨其分子结构和特性。实验中使用荧光光谱仪来测定样品的荧光强度,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2. 探究苯乙酮和苯酚的荧光光谱特性;

3. 掌握荧光光谱仪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

当分子受到紫外或可见光的激发后,部分电子跃迁至较高的能级轨道,形成激发态。随后,这些电子以光子的形式返回基态,释放出荧光。不同分子由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不同,在吸收和发射光的波长、强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荧光光谱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分别取苯乙酮和苯酚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

2. 荧光光谱仪操作:打开荧光光谱仪,设置激发波长和扫描范围,调整样品室,使得样品得到均匀照射;

3. 数据测定:依次将苯乙酮和苯酚样品放入样品室进行荧光光谱测定,记录荧光强度随波长的变化曲线;

4. 数据处理:根据测定数据绘制荧光光谱图,并分析其特征峰和强度;

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苯乙酮和苯酚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苯乙酮和苯酚的荧光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苯乙酮和苯酚在不同波长范围内有明显的荧光发射峰,且其峰值波长和荧光强度各异。通过进一步分析光谱特性,我们可以推断出苯乙酮和苯酚分子结构的差异,进而深入研究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

结论:

本实验通过分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乙酮和苯酚的荧光特性,得出它们具有不同的荧光光谱特征。这表明分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能够揭示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荧光光谱仪的操作技巧,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关于苯乙酮和苯酚的荧光光谱数据。实验结果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这些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Smith A, Johnson B. Principles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New York: Springer; 2010.

2. 张三, 李四. 分子荧光光谱分析. 化学分析, 2018, 38(3): 123-135.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分子荧光光谱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篇2

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或频率),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发射光谱常分为带谱和线谱,有时也会出现既有带谱、又有线谱的情况。发射光谱的获得方法:先把第一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激发的λex不变,改变第二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扫描,测定它的发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m为横坐标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发射光谱;从曲线上找出最大的λem。

(3)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

用强度为I0的入射光,照射到液池内的荧光物质时,产生荧光,荧光强度If用仪器测得,在荧光浓度很稀(A<0.05)时,荧光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If与浓度有下面的关系:If=KC。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篇3

1.样品制备。配置不同浓度的3,3’-Diethyloxadicarbocyanineiodide溶液,分别为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和未知浓度。

2.打开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电脑,预热半个小时。

3.打开spectrofluorometer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首先检测罗丹明B的激发光谱,此时固定发射波长为560nm,检测并保存激发光谱。然后根据所检测的激发光谱中的最大峰值541nm来设置检测罗丹明B的荧光光谱的激发波长,检测并保存所得的荧光光谱。

4.检测1-萘酚的荧光光谱。方法同步骤3。

5.用已配置好的3,3’-Diethyloxadicarbocyanineiodide标准溶液进行与2中相同的步骤,找到最大激发波长与最大发射波长,之后选定单点检测模式,并设置成刚选择的最大激发波长与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对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进行检测,记录数据,绘制工作曲线。

6.对未知浓度3,3’-Diethyloxadicarbocyanineiodide进行检测,记录数据,并根据工作曲线求出浓度。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篇4

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率。荧光为光致发光,合适的激发光波长需根据激发光谱确定——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的光谱。获得方法:先把第二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测定的λem不变,改变第一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照在荧光物质上,测定它的荧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x为横坐标所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从曲线上找出λex,,实际上选波长较长的高波长峰。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篇5

试剂:罗丹明B乙醇溶液;1-萘酚乙醇溶液;3,3’-Diethyloxadicarbocyanineiodide:标准溶液,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和未知浓度;蒸馏水;乙

醇。

仪器:Fluoromax-4荧光分光光度计;1cm比色皿;spectrofluorometer分析软件。

荧光分析仪器结构:它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液槽、检测器和显示器组成。光源发出的紫外-可见或者红外光经过激发单色器分光后,照到荧光池中的被检测样品上,样品收到该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分光,由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相应电信号,再经放大器放大反馈进入转换单元,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相应数字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或打印机显示和记录被测样品谱图。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

分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利用物质在受紫外或可见光激发后发出的荧光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下载全文 收藏